大国重器、养殖装备、精密仪器……你想看到的蓝色科技大都在这里!
近年来,山东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蓝色经济发展迅猛,一众有着蓝色底蕴的科技成果从大海中孕育而生,引领了多个领域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详细]
近年来,山东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蓝色经济发展迅猛,一众有着蓝色底蕴的科技成果从大海中孕育而生,引领了多个领域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详细]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加快推进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助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
科研成果的深度转化,助力海洋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青岛市发力构建“4+2+4”海洋产业体系,聚焦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十大产业,塑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详细]
《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是以青岛市2021年出台的《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推进涉海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即“海创计划1.0”为基础,研究制定的“海创计划2.0”版本。《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的8大产业,包括海洋信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航运、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现代海洋渔业、海水淡化与海洋能6大优势产业,以及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2大未来产业,明确重点突破的24个方向。[详细]
近年来,文登区泽库镇以科学育种技术为支撑,采用现代生产、经营和示范推广模式,全力打造现代蓝色种业园区,把传统海洋种业发展为当地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详细]
近日,2024国际海洋腐蚀防护产业大会在青岛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年海洋新兴产业指数为195,同比增长18.2%。上海、青岛、广州连续三年位居第一梯队,对总指数的贡献合计占比21.4%,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详细]
不熟悉青岛的人,也许不知晓蓝谷之于青岛的意义。青岛,集聚了全国70%的海洋科技力量,有中国“海洋科技城”之称,青岛的科研成果曾引领一次次蓝色浪潮……[详细]
东营市围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进一步扩大海洋开放与合作,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海洋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形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增长极”。[详细]
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自然资源部方面表示,要强化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力量,推进与山东省政府共同建设运行威海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山东也在加快塑造海洋发展强劲动能,积极争取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在山东布局,建设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详细]
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山东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26个大小不一的港口次第排开。经过一体化改革,山东海洋港口群已成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