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发布 人才需求

扫一扫
手机浏览

智能推荐
项目人才资讯

首页
山东优势
城市推介
合作机遇
重点产业
招才引智
开放平台
网上招商
服务指南
关于我们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06-27 03:31:5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
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3〕8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科技厅《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指导意见
省科技厅
  (二○○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为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按照省委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与半岛城市群、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相衔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本意见。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范围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个城市。

  一、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展,在我国已创建的江苏沿江火炬带、四川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陕西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等,在推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来抓,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我省青岛、济南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0%,聚集了我省9个省级以上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99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8.15%;8个市自然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能源充足,具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是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52亿元。但是,产业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受地域限制,产业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资源难以得到有效聚集,上中下游配套、相关产业聚集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难以形成,阻碍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规划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可以打破区域封闭、产业重复和自相竞争的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提升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高新技术含量,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经济运行质量高、产业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有利于强化产业的优势互补和配套衔接,拉长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形成山东高新技术特色产业;有利于集成各类资源,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高新技术新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发挥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拉动全省经济结构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宗旨,以青岛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关联和资源互补为纽带,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技术领域为重点,以培育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产学研结合和资源整合,强化上、中、下游配套产品的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具有山东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发展目标。

  1.到2005年,培育100家产值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5家,初步形成12个高新技术产业群,8个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

  2.到2010年力争在3个方面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发展在“质”上实现新突破,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5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所属各市研究开发经费(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开发、孵化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建立起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风险投资体系。

  3.到2020年,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成为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密集区。

  (三)重点任务。按照统筹规划、龙头带动、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与城市群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上重点培育12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1.计算机和通讯产品产业群。我省在计算机和通讯领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年产值超过260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产品87个,其中高性能服务器、手机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是该领域的发展重点。

  (1)以浪潮系列高性能服务器、工作站为重点,强化板卡、键盘、打印机等配套产品开发,提升新型家用、商用、工业用计算机和各类IC卡及(非接触卡)卡读(写)机具、商业收款机、税控机、专用打印机等产品的技术档次和产业规模,形成服务器及配套产品产业基地。

  (2)以海尔、海信、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通讯技术及产品,强化核心技术创新,重点开发第三代手机和相关应用产品,培育移动通讯手机产业基地。继续发展高性能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和光传输、光接收配套产品。

  2.软件产业群。我省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形成了产业基础和技术特色,现有306个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今年产值规模将超过100亿元,有望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1)围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的发展,重点开发网络传输、多媒体信息加工与处理、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和数字证书认证(CA)技术及产品。积极采用软构件复用、软构件集成环境等新技术,研究开发嵌入式软件和软件中间件。在济南、青岛等地重点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基地,加快齐鲁软件园的发展,不断膨胀全省软件产业规模,在全国形成技术产品优势。

  (2)围绕制造业信息化和胶东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开发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集散控制系统(DCS)等应用软件,整合企业和大专院校,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

  3.高性能信息化智能家电产业群。我省家用电器行业现有高新技术产品32个,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值规模近300亿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跟踪国内外发展趋势,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专用集成电路、音视频处理技术、模糊控制技术、蓝牙技术等的自主研究开发,围绕龙头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自主配套能力,促进传统家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进一步巩固发展我省家电技术和产品的整体优势。电视:重点开发高清晰度、交互式、超薄型数字电视和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件(LCD)、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冷柜:重点研究开发节能变频、超低温、电子蓄能、双循环、半导体制冷技术和商业、医用冷柜。空调:重点发展直流变频一拖多、多层过滤抗菌和无氟节能变频空调。洗衣机:重点发展智能化、多功能、节能型工业用洗衣机、大容量洗衣机。

  4.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产业群。我省光电子材料领域现有115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规模近百亿元,在非线性晶体材料、发光二极管、电子基础材料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应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现有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开发相关应用产品,拉长产业链。

  (1)重点开发高亮度和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外延材料与器件,扩大产业规模。以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为技术依托,充分发挥我省晶体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重点引进、开发晶体切片、抛光、测试技术和装备,形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2)巩固发展我省具有一定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扭曲向列液晶(TN)、超扭曲向列液晶(STN)导电玻璃和彩管荫罩、高档覆铜板、导电石墨乳、纳米级三防电子浆料、低弧度硅铝键合金丝等,研究开发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基板玻璃、面板和显示器,创建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3)充分发挥我省现有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建立若干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中心,围绕手机、工业自动控制、家电等领域,重点发展专用集成电路产品。

  5.新药产业群。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生化提取技术、发酵后处理技术、蛋白质修饰技术等,发展化学合成、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制药等4大类创新药物,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创新药物产业群。

  (1)化学合成药。重点发展解痛镇热药、心脑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医药中间体。

  (2)基因工程药物。重点开发干扰素、瑞替普酶、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致死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等新型基因工程药物。

  (3)发酵工程药物。重点发展抗生素原料药、新型抗生素、抗癌新药埃博霉素、微生物多糖等发酵工程药物,利用酶法裂解、发酵后处理、菌种选育及改造等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提高得率。

  (4)生化药物。重点开发爱滋病-丙肝联检试剂盒、SARS诊断试剂盒、肝炎系列诊断试剂盒、幽门螺旋杆菌诊断试剂盒、肿瘤诊断试剂盒、性病诊断试剂盒等新型诊断试剂和透明质酸系列产品、肝素钠、蚓激酶、硫酸软骨素等。

  6.中药现代化产业群。我省是国家批准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在道地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开发方面具备了良好的技术特色和产业基础,现有高新技术产品28个,产业规模达到80多亿元。应在建立完善相应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研究开发中成药制备技术和创新药物,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

  (1)整合相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力量,建设一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发机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基地、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建立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和炮制规范,研究制定“鲁产”道地药材种植规范,力争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建立和完善若干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重点中成药质量标准,完成其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建成符合国家规范的中药现代质量标准体系。

  (2)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展优质中药材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栽培,选育金银花、北沙参等道地药材新品种,重点发展抗病毒中药材。在中药材炮制加工和中成药生产方面,组建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并带动农户建成一批符合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的鲁产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3)开展中药剂型现代化、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及方法研究,开发高温常压萃取技术,推广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新吸附技术、膜分离和浓缩技术、喷雾或冷冻干燥技术,加强对典型中成药设备的应用研究,实现中成药生产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械化。

  (4)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和大型企业设立中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一批中药及配套生产的科技示范企业,开发生产疗效确切的创新药物,强化阿胶、三鞭丸等传统名优产品的二次创新,发展10个以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

  7.精细化工和新型高分子材料产业群。我省是化工大省,在精细化工和新型高分子材料领域开发出449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规模近300亿元。应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龙头产品的深加工,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建立一批公用开发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1)进一步提高我省农药、涂料、染料3个传统行业产品的技术档次,开发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水性、无溶剂、低毒无污染高性能电子涂料和建筑涂料;开发高档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新型酸性染料和功能性染料及中间体。

  (2)新领域精细化工,重点开发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高纯试剂、新型燃料和燃料填加剂等。根据我省化工、轻工行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发橡胶、塑料、纺织、造纸、皮革助剂和树枝状高分子材料等。

  (3)围绕乙烯的原料优势,采用改性、功能化、精细加工等技术,加强氯化聚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等后续产品的开发;围绕聚氨酯规模化生产优势,研制聚氨酯汽车内饰件、耐高温保温材料、聚氨酯改性涂料、弹性体及其它复合材料。适应油田钻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石油开采用高性能堵漏剂、降凝降粘剂、破乳剂、减水剂和三次采油专用化学助剂。

  (4)开发系列离子膜、液气分离膜、气体分离膜、均相膜等高分子膜材料及成套设备。

  8.非金属材料产业群。我省在特种纤维、陶瓷和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领域现有150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规模达60亿元。应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和后续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建设特种纤维、特种陶瓷和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1)特种纤维。充分发挥我省在碳纤维、无碱玻璃纤维、氨纶和芳纶纤维、甲壳纤维、聚乳酸纤维在全国的研究开发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及上下游系列产品,变制造优势为产品优势,形成产业链条。

  (2)高技术陶瓷。研究开发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二氧化钛和钛酸盐等系列陶瓷粉体、瓷料和复合材料的规模制备和成型技术,在陶瓷轴承、陶瓷刀具、耐蚀耐磨陶瓷和电子陶瓷等方面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3)复合材料。重点发展片状模塑料模压工艺、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和纤维缠绕技术及挤拉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玻璃钢?D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及配套原材料和技术,研究开发玻璃钢输气管道、建材、渔船、汽车零部件等。

  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我省现有汽车工业企业300多家,其中整车企业11家,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初步形成了重型汽车、经济型轿车、轻型汽车、特种改装车和汽车零配件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应研究开发虚拟制造、快速成型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建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公用技术支撑平台,围绕整车提高产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技术开发能力、零部件配套能力,形成重型汽车、经济型轿车、轻型汽车、特种改装车为主体的五大产业基地。

  (1)在保持斯太尔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与沃尔沃合作,重点开发高档大功率重型汽车及牵引车、工程用车、国防用车等新型重型汽车。

  (2)抓住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山东大宇发动机公司重组的契机,引进生产轿车发动机,拓宽产品系列,形成整体优势,进一步增加品种,扩大经济型轿车产业规模。

  (3)利用我省在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方面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推进与国内外电动汽车研究单位、企业的紧密合作,开发新型车用电源、高效变频系统等,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性能价格比,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4)特种改装车,重点发展集装厢运输、厢式冷藏运输、工程施工、消防、市政工程、通讯等专用车、机场专用车、军用特种车和厢式轿车、旅行车、越野车等。

  (5)根据我省五大类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整合发动机、车桥、车用空调和曲轴、连杆、活塞、内饰件、刹车片等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资源,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6)汽车电子产业。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合作,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入手,逐步掌握核心技术,重点开发电控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EBD)、安全气囊、车身控制系统、汽车信息系统及各类汽车音响等产品,培育汽车电子产品群。

  10.数字化装备及机械制造产业群。先进制造领域是我省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现有354个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规模近200亿元,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提高设计、生产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档次,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加强相关零部件的开发,创建上、中、下游产品配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

  (1)以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为龙头,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和锻压机床的产品档次和水平。数控机床,以数控加工中心为主,开发数控化、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复合化、专用化机床产品,大力发展普及型数控机床和关键功能部件。锻压设备,重点开发数控重型压力机、重型精密压力机、大型多工位压力机、上下料机器人及自动化冲压生产线。

  (2)工程机械。重点开发高性能价格比的大马力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和新型摊铺机、振动压路机等筑(修)路面机械,扩大产业规模。

  (3)数字化医疗器械。以新华医疗器械公司为龙头,采用计算机及数字处理技术,开发机电一体化的新型医疗器械,重点发展消毒灭菌设备、放射治疗设备、数字X光射线机等产品。

  (4)轻纺机械。重点发展制浆造纸机械、塑料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和纺机梳理设备、剑杆织机等新型纺织机械装备。

  11.海洋新兴产业群。海洋新兴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科技兴海”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培育形成了海水养殖、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食品4大支柱产业,应重点在沿海城市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围绕推广高产抗逆养殖新品种、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海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海水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和海水淡化等技术,培植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海洋高技术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1)建立青岛海洋高科技工业园和潍坊海洋盐化工科技园。培植孵化一批以海水养殖种质培育、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水淡化设施、海洋精细化工等高技术产品为主的海洋高技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2)以潍坊海洋盐化工高新区为基础发展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溴系精细化学品、镁系产品以及高品质氯化钾、碳酸钾等产品,提高苦卤综合利用水平,开发高品质溴素产品和新型溴化物,发展山东特色海洋化工产业群。

  (3)建立海水综合利用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海洋农业、海水养殖等产业,建设“国家高技术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提升海水养殖育苗的整体水平,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12.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群。我省农业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126种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了近百亿元的产值规模,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在建立农业良种培育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

  (1)依托我省农业科技大省的优势,利用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名优特稀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等,使我省名、优、特、稀等主要农产品和经济动植物实现良种化、种苗工厂化。

  (2)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发展。利用储藏、保鲜技术,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粮食加工、果品加工等产业;利用新型加工技术,发展肉用动物饲养及加工的肉制品产业。

  (3)利用酶技术、发酵技术、畜禽基因工程疫苗技术等,发展蜂胶疫苗、动物疫苗、畜禽免疫增强剂、干扰素诱导剂等产品,形成新型农药、生物肥料等产业。

  (4)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糖产业、汽油醇、功能性氨基酸、酚醛树脂、酶制剂等,提高农副产品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高新区等各类园区的建设。高新区等各类园区是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行ISO14000标准认证,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树立现代化文明城区的形象。

  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要提高创新孵化能力,继续大力发展综合性孵化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孵化质量。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积极参与孵化器的建设,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学科优势,大胆探索新的联合模式,联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技术孵化器,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

  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要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拳头产品,尽快膨胀产业规模,提高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所占的比重。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三大技术领域新兴产业的培育,整合各类资源,创建软件、电子基础材料、发酵工程、化学制药、海洋化工等特色科技园;围绕我省优势产业,以骨干企业、上市公司为依托,规划建设家电工业园、石化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特色产业园;围绕中药材规范种植、炮制加工、中成药生产等环节,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山东)基地,形成一批有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充分利用高新区等各类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载体的作用,采取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的新措施、新办法,努力拓展科技合作的新领域、新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企业和机构参与园区建设,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留学生创业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按照“精简高效、优胜劣汰”的原则,强化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精简、效能、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一站式”的办公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零障碍”服务,建立并完善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逐步形成研学产相结合、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的园区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发布发展情况,督促各项工作和政策的落实。

  (二)构建公用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聚集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各类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联建一批面向行业服务的区域性科学研究基地、开放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协作网络,提高现有科研装备的共享和配套能力。发挥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优势,推动海洋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农业、海洋等七大技术领域,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研究开发一批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与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的配套衔接,建设好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吸引更多的国家“863”成果来山东转化。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广应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企业间电子商务(B2B)等信息技术,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强化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清洁技术、环保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

  实施专利、技术标准、人才三大战略。把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和评价作为各类计划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设立专门经费,支持科技项目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发明专利的获得作为验收考核指标。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击侵权行为。把建立先进技术标准作为各类计划的重要内容和考核目标,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行业优势的产品技术标准研究,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或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为我省高新技术产品拓展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鼓励各类人才以技术入股、股份期权、优先认股权等方式参与企业发展。各类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要不断改善条件,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来工作、合作,为高新技术人才创业提供良好服务。有关部门的各类计划要重点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每年选拔优秀科技人员派往国外进修、培训、交流,使其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技术拔尖人才。有条件的市要建立高级技工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专业性技术工人。

  (三)搭建资源共享的对外合作平台。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制定一致性、互补性的对外合作政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避免无序竞争。建立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网,实现对外合作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加快中俄、中白、中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业园建设,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确定的合作项目,要积极创造必要条件,促其尽快启动实施、开工建设或投产。济南、烟台、科学院等相关市地和单位要定期组织中俄、中白、中乌各方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进行针对性的考察交流和合作洽谈,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成果。要在加强与美国、日、韩、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的对接,组织我省企业与科研单位与欧盟进行合作洽谈,在欧盟针对第三世界的科技合作、科技援助、科技培训等方面,与英国、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及奶业、节水农业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充分利用我省已建立的对外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以及清华、北大等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在科技发展战略的咨询论证、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联建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聘请院士和著名专家来我省担任学科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进行联合攻关,提高研究开发的技术起点。

  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开发市场在外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抓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化认证和标准化,重点抓好机电产品的美国UL标准、欧盟CE标准等国际质量认证,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系列国际质量、安全和环保认证,为高新技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加快青岛、烟台、威海、济南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

  (四)建立配套联动的投融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在不断增加省高新技术发展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基础上,实施资本整合;各专业银行、投资机构加大风险投资。通过借贷、贴息、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对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建设、重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产业化项目和企业间技术转移、资产重组给予资金支持,提高投资强度,发挥最佳效益。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和资本市场。鼓励投资机构、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组建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制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和风险投资担保公司,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沿线各市政府、各类园区要设立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参股等方式,积极引进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发行期限不低于5年的长期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由人民银行联合各专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对不同信用的企业实行分类贷款支持。

  (五)建立一体化的新型管理体制。打破地域间封闭的状态,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加强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沿线之间各市的资源整合。实施产业整合,组建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企业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运做,把相关优势资源更好地组合起来,组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主导产业规模大、竞争优势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施物流整合,在有条件的市建设一批信息化物流中心,实现各市之间物流的合理调度,形成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实施信息整合,建设互联互通的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实现政务、金融、商务、产业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产业带沿线各市和企业提供政策、资源、人才、技术、市场、法律等服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科教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职能,统筹规划产业带中长期发展战略。定期召开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协调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落实产业带建设发展资金,组织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产业带所属各市的建设发展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鲁发〔2002〕8号)精神,把国家、省赋予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权限和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与发展动态考评指标体系,将研究开发经费(R&D)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政策落实情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园区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纳入考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争通过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展现“大而强、富而美”的山东新形象。

 

编辑:mgerxz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