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03-20 11:10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鲁农技字〔2024〕8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着力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要点》。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3月14日


2024年全省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深抓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一年。抓好全年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振兴,对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意义重大。今年的农技推广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着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全面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一、聚焦聚力单产提升,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全力助推粮食稳产增产

1.抓好行动实施。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中心任务,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以开展全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为抓手,坚持全省联动、全员出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关键时期,组织省市县乡四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单产提升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地,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2.加密农情监测。全面跟踪粮油作物生产全过程,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生产关键时期,组织开展苗情等生产形势考察和专家会商,分析研判全省生产形势,研究制定关键技术措施。优化提升病虫测报技术,推进测报智能化建设,完善全省病虫监测物联网,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强化一类病虫害监测预警,密切监控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番茄潜叶蛾、东亚飞蝗等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提前发布预警。做好农田墒情监测,及时发布墒情信息,引导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自动化墒情监测系统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

3.落实主推技术。大力集成推广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小麦重点推广减垄增地、秸秆精细还田、深耕翻、种子优选包衣、高性能精量匀播、宽幅精播、适期适墒适量适深“四适”播种、“播前播后春季”三次镇压、水肥精准调控、茎基腐病“一翻一拌一喷”防控、“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玉米重点推广种子优选包衣、合理密植、高性能播种机导航单粒精播、密植滴灌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精准防控、化控防倒、“一喷多促”、适期机械减损收获、抗逆减灾稳产等关键技术。大豆重点推广大豆单产提升“一路线”“一模式”,即“加、增、促、助、减”大豆单产提升“五步”路线、夏大豆精播壮株抗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花生重点推广夏直播花生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花生种肥同播肥效后移延衰增产技术、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杂粮重点推广麦茬稻“四减三提”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甘薯“三选四改五防”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鲜食型甘薯水肥一体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谷子精播轻简栽培技术。

4.强化培训指导。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员培训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各类技术指导服务活动,积极拍摄发布各类技术视频等,指导广大农户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科学制定技术意见,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田间管理。举办全省病虫趋势会商暨植保植检技术培训班和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班。

5.开展高产攻关。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大力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组装、试验示范,为单产提升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片区,服务指导率先突破、示范引领。积极为德州、聊城“吨半粮”市创建和吨粮县(镇、片)创建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小麦、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科学制定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确保完成指标任务。在全省开展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高产竞赛,明确竞赛地块、技术人员、攻关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二、聚焦聚力拓展农业潜力空间,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业振兴

6.服务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以开展设施蔬菜“千人指导 万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为抓手,组织省市县乡四级农技人员送技术到棚,送服务进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优化集成推广粮菜高效栽培、设施宜机化种植等模式,协调粮菜用地矛盾,提升土地产出率,提高种植效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不同类型老旧低效设施改造提升技术方案,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改造提升,改善设施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能,稳步提升蔬菜保供能力和菜农收益。

7.助推水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出台全省苹果产业、山农酥梨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抓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枣庄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加快名特新优品种示范推广和老劣低效品种淘汰更新,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老劣低效果园更新改建,逐步提高传统果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发展现代果园,大力推广现代集约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推广高光效树形培育、水肥一体化、果实免套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动发展设施果业,引导创新设施类型,提升设施栽培的质量和效益。

8.服务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做好国家棉花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的技术支持。聚焦棉花布局、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调优,在全省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和轻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在鲁北和鲁西北继续推进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和订单生产,在鲁西南继续推进机械直播早熟棉生产,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

9.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振兴。坚持稳规模、优布局、提品质、增效益,指导鲁西及鲁西南地区巩固现有工厂化生产和大宗菇类发展优势,逐步壮大珍稀菇类生产;鲁北地区适度扩大草腐菌生产,加快盐碱地食用菌生产技术模式集成,挖掘盐碱地生产潜力;鲁东南地区加强立体高效生产模式推广应用,推动菌菌轮作向菌菜轮作、菌果间作发展。

10.推动特色产业科学发展。中药材产业。科学制订《山东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指南》。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聚焦金银花、丹参、西洋参为代表的“一花两参”齐鲁道地药材品种,大力推广丹参大垄双行覆膜高效栽培等一批先进适用性技术,提升中药材供给质量。花卉产业。推广设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进种植、采收、加工、贮运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加快实现花卉生产由露天生产、手工作业向设施生产、机械作业转型升级。烟草产业。推动出台山东省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大云烟301、中川208和NC系列等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品种集中度。示范推广KRK26,优选适宜区域、集中定点种植,加强技术完善配套。茶产业。推动出台全省茶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实施省高效特色设施农业(茶叶)提升等项目,加快发展无性系名特优茶树良种设施栽培、绿色生态栽培等现代栽培模式,加强低产低效茶园更新改造和宜机化改造。桑蚕产业。推进蚕遗传资源普查,编制《山东省蚕遗传资源志》。鼓励支持蚕种龙头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桑园科学管理及养蚕机械化,做好饲料桑农牧循环体系、桑蚕人工饲料饲育的研究、熟化与推广。指导建设万亩盐碱地省力、高效饲料桑种植与畜禽养殖融合示范基地。

三、聚焦聚力办好群众可感可及实事,扎实履行技术服务职责,解决群众切实利益和急难愁盼问题

11.积极防御气象灾害。强化与省气候中心战略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协同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坚持“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节点”原则,根据灾情发生类型、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及时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意见,通过印发通知、拍摄技术视频等方式,指导各地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及时派出专家赴灾情较重地区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12.着力防控病虫草害。重大病虫防控。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时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坚决遏制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玉米南方锈病、番茄潜叶蛾等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玉米等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抓好东亚飞蝗防控,强化“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贯彻“改治并举”的治蝗工作方针,密切监测新生宜蝗环境蝗情动态,狠治夏蝗、抑制秋蝗,确保不起飞、不成灾。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坚持“把好关、服好务”的原则,规范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以及国外引种检疫审批、隔离试种管理、种植期间疫情监测。强化对农作物种苗生产经营企业的检疫监管。重点加强对苹果蠹蛾、橘小实蝇、梨火疫病、红火蚁、稻水象甲、腐烂茎线虫、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13.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着力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质量,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集成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筛选推介,继续示范天敌昆虫、授粉昆虫、灰霉病、根蛆类害虫生物防治等成熟绿色防控技术。大力开展新药剂、新器械试验示范,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和植保无人机、自变量喷杆喷雾机等精准施药机械。做好主要有害生物抗性监测与风险评估及种植业农药使用监测调查,广泛开展科学用药宣传与培训,提升全省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14.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落实《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指导各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施肥结构,推广主要作物“精-调-改-替”科学施肥增效技术。指导规范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做好服务组织培育、运行机制创建、技术模式集成等,整县推进粪肥还田。指导规范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做好主要农作物肥效和化肥利用率试验、施肥状况调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深化普及。加大对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指导力度,坚持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一季度一调度”,确保完成全省新增面积50万亩的目标任务。加强省级肥料登记管理,严格登记程序,严控有机肥原料质量,确保用肥安全。加大肥料质量监督,确保肥料安全和有效供应。

四、聚焦聚力强化基础关键支撑,加强重大技术集成推广,全力夯实“三农”工作保障

15.推进集成创新区域分中心建设。着力推进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黄淮海区域分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探索组建产业(行业)专家团队,抓好基地建设管理,扎实开展试验验证、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总结探索技术储备、集成创新、评价验证、协作协同机制,形成和推广一批稳产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轻简实用的重大综合技术模式和全程解决方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6.强化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强化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协同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生产主体、社会团体,做好技术攻关、集成示范、培训指导、典型选树等。支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围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着力抓好技术服务支撑。继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引领性关键技术模式,破解发展中的瓶颈短板。推进与科研机构战略合作,熟化科研创新试验田、技术推广示范田、产业发展样板田工作机制。组织召开花生全产业链发展现场会、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老旧果园更新现场会等。

17.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支撑,指导规范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强化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数据审核流程,有序推进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做好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推进省市县三级监测点标准化建设,规范开展监测点采样检测,编制发布省级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以行政县域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年度变更调查和等级评价工作,更新县域评价工作空间数据库。开展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摸清全省盐碱地资源分布状况。组织实施盐碱地黄河三角洲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进一步总结提炼盐碱地治理技术模式和技术路径。结合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指导加强盐碱耕地提升改造,推进盐碱耕地可持续利用。指导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规范开展项目建设,集成推广调酸控酸土壤改良综合技术模式,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工作推进机制。

五、聚焦聚力为政以干和树立良好形象,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全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18.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离土地近、与农民亲、主阵地在农村的优势,坚持推广和调研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大理论、政策问题,及时总结反映基层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全面提高农技供给和参谋服务决策质量。充分发挥全省“三农”领域专家智库作用和全省农研系统作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项课题研究。强化农村固定观察点管理运行,规范开展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做好数据分析研究工作。做好《乡村论丛》《农业知识》编印发行,打造“专业期刊+研究平台”的农研工作发展新格局。

19.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技推广重要指示精神,科学研判农技推广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性,坚定做好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为政以干、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国家队”“主力军”作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着力提升农技推广质量,提高履职尽责成效。

20.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有效推动基层队伍、能力、条件提升。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各级高质量举办农技骨干人员培训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强化支撑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创新农技推广形式,促进传统宣传推广手段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元素结合,精心制作《农技专家话节气》等系列短视频,形成线上线下、纸质数字、平面立体等多元化方式,不断扩大技术宣传推广覆盖面和接受度。加强典型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全省农技推广服务大竞赛,遴选集成创新应用和农技推广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全省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