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东营市人民政府2023-03-10 10:00

东政字〔2023〕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东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鲁政字〔2022〕20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我市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东营智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35%左右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到两化融合集成提升阶段(工业3.0),实现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层变革,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催生“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成效进一步凸显。实施600个以上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项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5%左右,推动2000家左右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每年建设2—3个以数据要素流通为核心的“晨星工厂”,培育4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标杆示范。积极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

——加快“新基建”,网络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开通5G基站9000个,深化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建成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5个,打造1个以上国家级“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3—5个具有较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型行业级平台。全面建成国家级“千兆城市”。

——培育“新优势”,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首台(套)技术装备、首版次高端软件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到2025年,形成30个以上标志性创新成果,建成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打造200个可复制推广的优秀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年均增速20%左右。

——促进“新融合”,协同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面向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载体,培育打造2—3个全省领先的数字经济园区、“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力争创建1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区”。积极融入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高地。

二、重点方向

(一)石化产业。以“绿色安全、信息共享、资源集约、公共服务”为核心,围绕园区安全环保、应急消防、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等领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全市化工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以加快由网络化向智能化迈进为目标,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等技术,围绕生产一体化优化、生产集成管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条主线,推广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六大业务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装置级、工厂级、产业链级智能制造水平,打造一批新型智能工厂、“晨星工厂”,引领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橡胶轮胎产业。以网络化、智能化普及为核心,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等技术,打通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服务等全流程数据价值链,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聚焦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全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水平。高标准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样板工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三)石油装备产业。以信息化普及、数字化推广、网络化引领、智能化试点为核心,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化优化控制、供应链智能化管理等环节,创建一批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支持优势企业实现智能工厂示范突破。聚焦关键环节装备数控化率提升,开展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研发一批智能装备产品,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油地校融合办)

(四)新材料产业。以网络化普及、智能化示范为核心,对产业进行二次提升。提升关键生产设备、关键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分析能力,实现数字化监控、设备动态预警和预测性维护,推动生产经验数据化、软件化、平台化,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打造一批新材料行业智能工厂,推动产业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实现产业价值提升。(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

(五)有色金属产业。以“能源管理、绿色低碳、产品提级”为重点,着力对关键环节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在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作业环境恶劣、加工精度高的制造环节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打造一批能耗管理、绿色循环、电子级高端铜材研发制造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六)生物医药产业。以网络化普及、智能化突破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药品研发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临床试验失败概率。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借助“互联网+”,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研发试验能力。结合药品生产环境洁净要求,着力实现药品及中间体生产系统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过程可溯,建设智能工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路径

对照省“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项要求,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制造企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重点聚焦优势制造业集群,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扩大应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

(一)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成应用创新。“一企一策”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实施5G全连接工厂、智能工厂、“晨星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省级以上试点示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

 1.png

 (二)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一行一策”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普及应用,加快“上云上平台”,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企业应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梳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发掘一批优质应用产品和优秀应用案例予以全面推广。(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

 2.png

 (三)推动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一园一策”推动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加快数字化转型,面向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企业,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采取“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工业互联网+自贸实验区”模式,发展共享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模式,培育县域“样板区”,提升融入省会“城市圈”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协作水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3.png

 (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实施“一链一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高效的企业对接机制,打造数字化平台,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实现业务、管理、运营流程的全面集成和高度柔性化,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

 4.png

 四、支撑行动

(一)工业软件提级行动。依托东营软件园、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光谷未来城、能源信息港等创新载体,打造全市数字化科创引领区,积极推进东营软件园创建省级“软件名园”。扶持市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剥离信息服务机构,成立独立运营的信息技术企业法人,培育一批本土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工业软件、工业智能算法、工业模型、微服务组件等数字化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开发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培育一批首版次高端软件,建设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智能硬件及装备应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提级扩面。推动工业企业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加快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推动“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支持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发,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推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研制推广新型智能制造装备。(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网络设施优化行动。实施“双千兆”网络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千兆城市”。全面提速5G网络布局和商用步伐,建成高质量、大规模独立组网5G网络,打造5G全连接工厂。发展第五代超高速光纤网络,推进10G无源光纤网络(PON)接入设备部署,实现百G到园区、万兆到车间、千兆到桌面。加速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支持企业运用5G、工业PON、边缘计算(MEC)、时间敏感网络(TSN)、确定性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化改造升级,提升生产设备联网率、数据采集率。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进在供应链协同、关键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标识解析创新应用新模式。(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四)数字“新基建”跨越行动。大力推进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工业大数据分中心、边缘中心。推进工业企业开展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推广实施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国家标准,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推进企业完善两化融合贯标服务生态,推动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组织贯标培训和评估,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试点。(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中心,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五)平台赋能增效行动。高水平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本土企业运营优势,构建“引进+创新+生态创建”的运营服务模式。按照“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模式,以石化、橡胶轮胎、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培育行业级、园区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应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企业。力争打造1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培育3—5个具有较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型行业级平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数字化安全保障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安全上云”。强化企业环境安全责任意识,支持企业建立绿色发展及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信息安全企业,提升网络运维、行业应用推广等运营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七)工业元宇宙培育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元宇宙领域融合应用,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应用场景实验室,打造技术支撑和应用开发平台。促进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制造业场景的应用,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数字孪生+个性化定制”“产业大脑+晨星工厂”等标杆企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框架内,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统筹谋划和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建立“一张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一份转型重点项目清单、一批创新中心、一个政策工具包、一个专家库”的“五个一”工作体系,加强工作协调和督导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各县区、市属开发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差异化方案,强化政策支持,形成推进合力。(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统筹上级资金和市级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套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项目投资。(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行)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数字化人才引育力度,深化油地校人才资源融合对接,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组建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智库等组成的数字化转型专家库,开展技术咨询、前瞻性研究。对于顶尖人才引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按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精准选调企业家,组织开展企业家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营造良好氛围。用好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和重大活动,开展数字论坛、峰会、项目推介、供需对接等主题活动。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品牌。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等系列活动,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营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附件:分行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及实施路径


附件

分行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及实施路径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