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来源:德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6 10:3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现将《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德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

(2022—2025年)

 

会展业是以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活动为核心,集商品展示交易、科学技术交流、文化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服务行业,包含展览、会议、旅游、节庆、赛事等多种业态,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市场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美誉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做大做强会展业对于我市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根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等精神编制。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兼具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属性的会展市场逐渐活跃,会展项目日益丰富,世界太阳能大会、德州广电家博会、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博览会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展会成功举办,会展业带动效果逐渐显现,奠定了我市会展业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我市在用会展场馆4个、在建3个,现有展览面积3.4万平方米;全市办展机构2家,展会服务机构2家。2021年我市共举办5000平方米以上展览活动20场,总展览面积约30万平方米,包括车展、家博会、文旅节等活动;各县(市、区)举办电商节、年货节、音乐节等大型节事活动3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者超20万人次。

承接能力逐渐增强。长期以来,我市承接会展的硬件基础比较落后,专业型会展展览场馆仅德州市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展厅2个,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近年来,我市为承接专业型会议,2010年建设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会议中心,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太阳能德州小镇、东盟国际会议中心。其中,太阳能德州小镇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展厅6个,展览面积2.2万平方米;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会议中心拥有展厅2个,展览面积4959平方米;东盟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拥有展厅2个,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我市逐渐承接一些专业型展会。

表1  德州市现有主要展览场馆统计表

序号

展览场馆名称

展厅数量(个)

展厅面积(平方米)

1

太阳能德州小镇

6

22000

2

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会议中心

2

4959

3

德州市会展中心

2

5000

4

东盟国际会议中心

2

2000

配套资源不断完善。我市交通资源便利,主要场馆均可与公共交通枢纽相连。目前,我市拥有100间客房以上、可作为会展接待使用的酒店20余家;A级景区15家;大型购物商超130余家。以上资源能够满足客商参展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我市成为会展目的地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会展项目日益丰富。我市以人文资源和产业优势为依托,组织或承接相关领域的会议及展览活动逐年增加,特色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强。会展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德州味”区域公共品牌,宣传优质农产品,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食品名市跃进,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中国(德州)古桑产业发展大会、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博览会等系列展会活动。会展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吸引高端人才群策群力,扩大产业影响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举办了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峰会等系列活动。会展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宣传德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特色美食产品,举办了德州古玩城交流会、德州美食节等系列展会活动。会展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我市优质的体育产业基础,推动体育名城建设,举办了中国(德州)体育产业交流大会、山东省少年围棋锦标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会展项目及会展资源,为更好发展会展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  问题挑战

缺少统筹规划。我市已举办了十四届德州经贸洽谈会、世界太阳能大会、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会活动,但因缺少系统性规划,大多以行政能力来推动会展业发展,未能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等相对优势,未形成引领性作用。

基础设施薄弱。与周边地市相比我市会展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专业会展场馆。全市尚无单体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且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专业会展场馆,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突出短板,承接专业性会展活动能力较弱。

市场主体亟需培育。我市会展市场内专业会展主办承办机构、会议活动组织者和目的地管理公司、各类配套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短缺,导致在举办会议和专业展会过程中,缺少有效统筹谋划,大量参展商、参展观众涌入我市后,产生的消费需求超出局部行业承载能力,造成参与人员无序流动,影响展会体验。

专业人才不足。会展专业人才短缺和储备不足是我市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市内还没有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中等及高等院校(含职业教育)。会展从业人员存在业务素质整体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发展环境需改善。我市会展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服务流程不规范、办展程序及风险管理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同时,未成立会展业行业协会,企业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发展合力。

第三节  面临机遇

新发展格局机遇。从国内看,中国会展业已经逐步实现了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并逐步呈现出由国内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外溢的趋势,为我市发展会展业赋予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国际看,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中国在全球疫情蔓延中表现出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实力,对跨国公司和国际会展龙头企业形成强大吸引力,为会展业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重大区域战略机遇。“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加快推动,我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城市,面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市场会展资源溢出,在承接方面具有明显区位优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实施,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全域湿地保护示范城市等一批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入快速通道,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加快建设。三大战略叠加效应必将对我市会展产业产生巨大带动作用。

城市发展机遇。《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会展服务新地标、建设区域会展服务中心,全力建设‘宜业、宜游、宜赛、宜养、宜学、宜居、宜购’的品质城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主拉动作用”;《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建设天衢新区现代化会展中心,打造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特色会展集聚地”,这为我市会展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和广阔承载平台。

产业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紧密围绕11个关键产业链,实施“一链一展”,每个产业链谋划一个会展品牌,借势借力开展产业对接、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具有德州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形成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梯次发展格局。产业发展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题材和广阔市场。

交通发展机遇。我市制定出台《德州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交通强市的战略目标,全面提升高铁、高速的快捷高效水平,谋划建设德州机场和内河通航,积极打造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持续完善,将进一步放大我市交通区位优势,为我市会展业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坚持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会展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会展市场活跃度,营造良好的会展发展环境,打造会展经济新名片,促进“会展+”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会展市场中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调动会展企业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策供给,积极鼓励会展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合作,全面提升会展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会展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在确保会展业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围绕会展产业链上下游,着力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会展业内涵式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数字化在会展中的应用,探索低碳、节约、高效、便捷的办展模式。

坚持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会展业与我市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以会展赋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以会展策划、会展场馆、会展综合服务为核心的会展产业链与区域特色实体产业链融合发展,以产业市场助力德州招展引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坚持特色发展。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驱动力等方面着力打造差异化发展格局,依托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会展经济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会展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配套设施布局优化、供给有效改善;会展市场主体活跃度明显提升,形成2家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培育以特色产业、特有文化、特殊区位为核心的国内知名会展品牌;会展人才供需基本平衡;会展服务体系协同有效,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成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知名会展目的地。

培育赋能期(2022—2023年)。会展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明显提升,建立协同有效的办展办会服务体系;出台会展业促进政策;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会展项目,形成特色展会品牌,会展业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拉动力更加凸显;初步建立会展人才培养体系;会展数量稳步增长,2023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40个以上,展览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提质发展期(2024—2025年)。到2025年,会展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德州天衢博览广场、乐陵市会展中心等场馆投入运营,相关配套设施完备,满足会展消费等相关需求;会展市场主体明显增加,知名会展市场主体落户德州;形成德州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德州)古玩文化交流大会等一批国内品牌会展项目。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初见成效,实现人才供需基本平衡。会展数量质量快速提升,2025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60个以上,展览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展馆综合利用率提至10%以上。

第三章  发展布局

第一节  空间布局

以我市城市功能区划为依托,以各县(市、区)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加速构建我市“一极引领、多点协同”的会展发展格局。

  

图1  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图

构建会展产业“一极”。“一极”即围绕我市中心城区(包括德州天衢新区、德城区、陵城区)打造综合型会展集聚中心,形成以德州天衢新区为核心的会展产业发展高地。借助德州天衢新区建设机遇,建设国际商业会展中心,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承接京津外溢会展项目的同时,通过知名专业机构引进和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举办会展活动。加快推进德州天衢博览广场项目建设,打造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市会展中心。积极培育形成以高端会议、展览为核心,以交通、物流、金融、接待服务为支撑,以会展策划、会展广告、会展设计、会展运营服务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链集群。加强与专业化运营团队的合作,常态化开展德州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每年举办2个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家级展会,打造带动作用强、协同作用好的特色会展集聚地。

表2  中心城区举办的会展项目

县(市、区)

特色会展项目

中心城区

德州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

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

中国非织造布展览会

构建会展产业“多点”。“多点”即各县(市、区)依托本地产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特色展会,形成会展产业发展的“多点”。

——围绕齐河县、禹城市,打造我市会展产业南部“高点”。加快推进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黄河水街、济高康养基地、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禹城市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齐河县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会展+旅游”品牌,持续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推进活动”,举办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等展会活动;发挥禹城市大豆振兴工程、“吨半粮”工程及功能糖等产业优势,举办中国大豆产业振兴高峰论坛、中国(德州)“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层峰会。

——围绕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打造我市会展产业北部“焦点”。加快推进乐陵市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落地,提升会展承载能力;借助宁乐庆体育联盟联手打造世界级体育器材制造基地之际,积极对接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争取举办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国家级知名展会。宁津县依托“宁津实木家具”区域公用品牌及德百杂技蟋蟀谷,举办中国(北方)半成品家具博览会;乐陵市依托金丝小枣及调味品产业,举办“枣博会”“味博会”;庆云县依托八极拳文化资源,举办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

——围绕武城县、夏津县,打造我市会展产业西部“亮点”。以德百温泉小镇作为会展承接地,不断提升会展市场的活跃度。夏津县加快落实黄河文化传承馆、古桑文化村落等森林公园景区提升工程,打造“会展+文旅”品牌,依托农业、文旅资源举办世界桑黄大会;武城县依托本地暖通空调产业及商会资源,积极举办行业高峰论坛。

——围绕临邑县、平原县,打造我市会展产业东部“强点”。加快推进临邑县中体运动城项目、平原县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临邑县依托京德数谷产业园优势,积极举办国家级高峰论坛;平原县依托“中国机床附件之乡”的产业基础,主动对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积极承办相关展会。

表3  县(市、区)举办的会展项目

序号

县(市、区)

特色会展项目

1

齐河县

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

2

禹城市

中国大豆产业振兴高峰论坛、中国(德州)“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层峰会

3

宁津县

中国(北方)半成品家具博览会

4

乐陵市

枣博会、味博会

5

庆云县

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

6

武城县

暖通空调产业行业高峰论坛

7

夏津县

世界桑黄大会

8

临邑县

国家级高峰论坛(依托京德数谷产业园)

9

平原县

中国机床工具产业相关展会

第二节  产业布局

围绕我市“一极引领、多点协同”的会展业空间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发展展会、“会展+”等业态。

做精“展会”文章。

办专“交易型”展会。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展会,积极展示机械设备及制造业所需相关服务,为企业产品销售搭建平台;聚焦商品消费热点,打造面向大众和终端客户的消费展,举办“房博会”“家博会”“糖酒会”等展会,提升产品销量。鼓励会展市场主体,吸引客商前来参展、布展、考察、采购,拓宽生产企业的销售和采购渠道,逐渐形成原材料采购、商品销售一体化市场,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办精“体验型”展会。深挖德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文创设计等资源,围绕“四河往事、老城印象、历史人物、历史名吃”等历史场景,打造体验式展会,讲好德州故事,吸引游客前来观展,宣传德州城市形象。鼓励会展市场主体,主动对接吸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司等组织,围绕体验场景,举办新品发布、年终总结等其他相关活动。

办新“推广型”展会。把握我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机遇,主动对接国家级行业协(学)会等资源,汇聚专家人才,举办以论坛、峰会、交流大会等为主要模式的会议,提升相关产业影响力。鼓励与我市各关键产业链相关的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和本市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我市举办新品发布会、新产品展示会等展会活动,宣传企业新产品,增强我市产业影响力。

表4  行业高峰论坛

类型

论坛名称

先进制造业强市

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高端装备制造交流对接会、先进材料高峰论坛、高端化工产业论坛

中国食品名市

预制菜产业论坛、中国大豆产业振兴高峰论坛、中国(德州)“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层峰会

特色体育名城

中国(德州)体育产业交流大会

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数字化仓库中国行—德州站”论坛

做足“会展+”文章。

推进“会展+旅游”建设。统筹全市旅游资源,重点推进会展与“红色”“古色”“绿色”等特色文旅和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举办“街角、胡同”老城往事文艺展等活动,叫响“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品牌,提升会展、旅游综合消费能力。

推进“会展+文创”建设。支持德州扒鸡、黑陶等行业企业建设展示企业风貌和工业文明的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等会展示范基地,对德州黑陶、剪纸、金丝彩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展示。推动“会展+文创”产业营销模式整合,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共享。

推进“会展+赛事”建设。全力建设特色体育名城,积极申办重要文体赛事节庆活动,鼓励引进国内外重大赛事,争取每年申办2—3场国家级体育赛事、4—6场省级赛事、一批国内外青少年赛事,规划建设马拉松赛道、自行车赛道,推广板式网球运动,举办中国(德州)国际钓鱼大赛、中国(德州)国际马拉松大赛等各类品牌赛事。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场赛事、多场展销”的赛事展销新模式。

推进“会展+演艺”建设。充分利用“中国京剧城”“宁津杂技之乡”等重要非遗文化品牌资源,结合会展业新发展趋势和消费新亮点,创新文化传承,扩大品牌推广,支持举办德州宁津杂技展、中国戏曲文化周、“弘扬国学 唱响国粹”大赛等演艺活动。在各类展会活动中嵌入演艺因素,促进会展和演艺融合发展。

第四章  发展重点

第一节  加快会展设施建设

加快在建会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我市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德州天衢博览广场、乐陵市会展中心等重点会展项目建设。支持各县(市、区)新建与当地经济规模、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相匹配的专业会展场馆,力争到2023年乐陵市会展中心等场馆投入使用,到2025年全市可利用展馆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推动太阳能德州小镇的升级改造工程,构建现代化会展场馆;鼓励现有展览场地恢复或提升会展功能,提升我市会展场馆的承载能力。

提升会展配套服务设施水平。完善会展场馆周边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交通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推动会展与周边经济融合发展。鼓励各县(市、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逐步改造、升级一批会议、展览、演出和体育场所。推进星级酒店、金融中心及数字智慧产业园、德州文化科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参展参会人员“食、宿、行、游、购、娱”的消费体验。

表5  德州市拟建、建设中主要会展项目

县(市、区)

项目名称

计划展厅面积(平方米)

预计投入使用时间

禹城市

禹城市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

17000

——

乐陵市

乐陵市会展中心项目

20000

2023年

齐河县

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

20000

——

临邑县

临邑县市民活动中心项目

30000

——

德州天衢新区

德州天衢博览广场项目

90000

2024年

第二节  发展壮大会展市场主体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市级层面工作统筹,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及相关行业标准上的引导作用。成立会展协会,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与其他行业协会、高端智库、会展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为会展活动提供强大支撑。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重视支持,帮助我市在较短时间内更加高效地获取并整合相关优质会展资源,承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会展活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吸引社会力量通过招投标和接受委托、授权等方式承接原来政府举办的会展活动,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现代会展业发展模式。

推动会展主体壮大。充分发挥会展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打造全方位的会展服务体系。招引知名会展主体落户德州,带动会展大项目落地,提升我市会展产业影响力。通过内培外引,尽快形成涵盖会展主办、代理、策划、商旅、物流、设计、搭建、租赁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

第三节  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展会建设是提升会展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综合考虑我市特色产业、特有文化和特殊区位,推进会展业品牌化发展。

打造中国(德州)先进制造业会展品牌。充分把握我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部署机遇,结合山东省高端化工及精细化工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传统化工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增量崛起”引领动能转换,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主引擎。坚持高端展会引领,整合高端装备制造交流对接会、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工赋山东5G双百行动”现场会暨德州市5G产业联盟大会、中国(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先进材料高峰论坛暨产业精准对接会等多项展会,着力将中国(德州)先进制造业博览会打造成集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高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为一体的现代化品牌展会工程。

表6  品牌会展项目

主会展

整合的会展资源

中国(德州)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

高端装备制造交流对接会

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

“工赋山东5G双百行动”现场会暨德州市5G产业联盟大会

中国(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

先进材料高峰论坛暨产业精准对接会

打造中国(德州)现代农业会展品牌。结合预制食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肉制品加工基地、粮油精深加工基地、功能食品生产基地、食品调味料生产基地、饮品饮料生产基地、休闲食品生产基地七大基地建设,围绕提升“德州味”“德州宴”影响力,建设面向京津冀鲁乃至全国的“中央厨房”。整合中国北方粮油产业交易会、中国大豆产业振兴高峰论坛、中国(德州)“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层峰会、“德州味”展销对接洽谈会、预制菜产业论坛、预制菜美食专享周、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多项展会,将中国(德州)农业博览会打造成“论坛+展销+评比”的综合性展会活动,让德州“农博会”成为德州城市新品牌。

表7  品牌会展项目

主会展

整合的会展资源

中国(德州)现代农业博览会

中国北方粮油产业交易会

中国大豆产业振兴高峰论坛

中国(德州)“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层峰会

“德州味”展销对接洽谈会

预制菜产业论坛

预制菜美食专享周

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

打造中国(德州)健康体育产业会展品牌。立足我市在体育器材制造业方面的基础优势,着力打造“中国体育名城”会展品牌。依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乐陵)、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庆云)、中国健身器材产业基地(宁津)等“国字号”品牌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错位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带头办展办会,围绕竞技体育、家用体育健身器材、康复养老器材、健身场馆等打造全场景体验式展销活动。整合中国(德州)体育器材交流大会、德州京津冀体育产业深度融合高峰论坛、中体联公益服务平台体育产业资源对接服务大会、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全国拔河比赛、中国(德州)世界健身者大会、中国(德州)国际钓鱼大赛等多项赛事大会,发展壮大体育新基建、体育智能智造、体育服务和“体育+”生态体系,不断扩大中国(德州)体育产业博览会知名度与影响力,让“体博会”成为德州城市靓品牌。

表8  品牌会展项目

主会展

整合的会展资源

中国(德州)健康体育产业博览会

中国(德州)体育器材交流大会

德州京津冀体育产业深度融合高峰论坛

中体联公益服务平台体育产业资源对接服务大会

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

中国(德州)世界健身者大会

全国拔河比赛

中国(德州)国际钓鱼大赛

打造中国(德州)文创会展品牌。整合德州历史文化,加强历史、名人、民俗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传统经典节庆,培育具有本土特色、时尚创意的节庆品牌。落实“老字号涅槃行动”,充分利用“德州扒鸡”等“老字号”城市名片,积极参加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山东品牌中华行等系列知名展会,扩大我市老字号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打造德州老字号博览会。挖掘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大禹文化、黑陶文化、董子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实施运河遗址遗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形成具有德州特色的人文品牌,打造德州古玩博览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依托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渤海教导旅纪念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打造中国(德州)区域开放高地会展品牌。抓住用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协同观念,拓展合作空间,在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积极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发展成果。发挥我市对接东盟传统优势,举办中国—东盟市长论坛、中小企业高层论坛;聚集要素资源,吸引、承接东盟国家有关组织、协会在我市举办固定会展、博览会,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收集整理国内知名品牌会展项目清单,加大招展引会力度,引进国内外优质会展资源,争取将我市列为区域性活动举办地或分会场。拓展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和国家级行业协会合作,通过合作办展、移植或举办区域巡回展等方式,引进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相吻合的品牌会展项目。

专栏:关键产业链涉及行业的知名展会

集成电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信息电子制造行业、电信网络和卫星传输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商会,知名展会有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亚洲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

高端装备产业链:主要涉及环保装备行业和智能设备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知名展会有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博览会、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食品加工产业链:主要涉及食品行业和饮品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知名展会有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

高端化工产业链:主要涉及精细化工行业和新材料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知名展会有深圳国际高分子新材料新装备博览会、上海国际胶粘带保护膜及功能膜展览会;

现代物流及会展经济产业链:主要涉及现代物流行业和会展经济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知名展会有中国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和中国会展行业高峰论坛;

医药产业链:主要涉及医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知名展会有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兽药展览会、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海国际防疫物资展览会;

体育产业链:主要涉及体育器械、竞技体育、体育赛事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企业体育协会,知名展会有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体育科技人才交流会;

特色轻工纺织产业链:主要涉及新型纺织、家具家居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行业协会、中国轻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知名展会有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

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链: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知名展会有世界电池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锂电池技术博览会;

医养健康产业链:主要涉及医养健康行业,国家级协会有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知名展会有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博览会;

先进材料产业链:主要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特色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国家级协会有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知名展会有中国环博会、深圳国际高分子新材料新装备博览会、成都建筑及装饰材料博览会。

第四节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对接关键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发展产业会展,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食品加工、高端化工等11个关键产业链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专题性、精准化的经贸交流投资平台。推行“一链一展”,通过精准式策划、定向性邀请、竞争性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会展业在维护和发展产业链过程中的促进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建立“一产一会”“一县一展”的办会办展模式,以产业论坛、节庆活动、展览会为抓手,将优势产业与会展业有机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进而推动县(市、区)优势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发挥会展促消费作用。依托会展服务业属性及功能优势,促进展览、会议、节庆、旅游、赛事、演艺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鼓励举办教育、家政、汽车、房地产、智能家居等展会,拉动居民消费。把握行业新趋势和发掘消费新亮点,创新会展项目供给,扩大品质消费,探索举办智慧生活展、房车露营展、阳光康养展、科技产品展等创新型展会。

第五节  创新数字赋能会展

提升重点在建场馆的数字化水平。鼓励在德州天衢博览广场、乐陵市会展中心等新场馆规划建设中,融入数字赋能要素,结合会展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打造高起点、高水准的现代化展览馆,使之成为我市数字城市建设的示范点、智慧城市的展示窗口和体现未来生产与生活的智慧化、沉浸式体验场景。

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会展中的应用。引导会展企业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区块链、全息投影、VR等技术在会展中的应用,培育新会展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会展业态。推进会展平台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立线上线下相协同的数字营销体系。鼓励会展市场主体通过直播、VR等技术化手段,将传统的线下会议、展览会等参与人数众多的活动场景转移至线上,搭建虚拟场景,进行实时参与和互动。

加强数据在会展服务方面的应用与共享。充分用好德州市“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城市名片。推动智慧会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对展会展位布置、人群分布、配套需求的动态监测,加强会展政务服务建设。

第六节  发展绿色会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组织者在会展活动全生命周期中实施经济可行的环保减排措施。鼓励会展业与环保产业交流、合作以及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会展技术创新与应用体系的建立。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以太阳谷微排国际会议中心、太阳能德州小镇等场地为中心,大力发展绿色会展,通过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赋能会展策划、组织和实施全过程,为区域特色产业提供沉浸式低碳、绿色、立体化体验及展示中心。

推进绿色场馆建设。鼓励新建场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现有场馆实施绿色节能改造;鼓励场馆设施、项目运营、展示设计、展台搭建、仓储物流、垃圾处理等环节应用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及可循环利用材料;鼓励会展设计、组展、搭建、场馆等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实现设计简约化、构建模块化、材料低碳化。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会展业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全面、科学统筹我市会展经济发展,建立全市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场馆布局、政策扶持、重点会展活动引进的统筹协调,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联动发展计划。推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将会展业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建立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强化评估督导,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保障规划有序实施。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我市关于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符合德州产业发展导向且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会展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坚持市场化产业发展理念,创新“财政引导+市场筹措”的产业投入模式,用市场发展红利吸引会展龙头企业集聚我市,建立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第三节  细化责任分工

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及会展行业标准上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公共安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监管,建立起涵盖展览安全保障、交通组织、柔性执法、氛围营造、宣传营销、医疗救援、食品卫生、能源保障、展品通关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节  加强人才引育

充分利用我市各项人才政策,借助人力资源服务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高层次会展人才。鼓励我市会展企业组织员工参加高水平专业培训,提高我市会展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鼓励在德高校开设商务策划、会展策划、会展设计等相关专业或课程,为我市会展产业发展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第五节  扩大宣传推介

成立会展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会展企业间的桥梁,充分利用协会资源,开展会展业发展调查研究和政策宣传,协助政府引导会展业健康发展,扶持我市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知名会展组织的交流,积极参加由国际和国家会展行业协会、优势产业协会举办的年会、论坛等,展示我市优势产业、会展设施和营商环境,邀请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德州参观考察,借助行业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提升我市招展引会的吸引力。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