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转换,让新动能尽快挑大梁

来源: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服务网2019-03-13 09:44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在我省经济正经历爬坡过坎、新动能还未成为“顶梁柱”的当下,如何放大已有优势,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调结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坚决地“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这为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永钢集团常务副总裁吴惠芳说,尽管企业已走在全国钢铁行业前列,但对标国际先进企业还有差距。去年,企业与德国巴顿钢厂达成合作协议,全面进行环保节能改造,所有料场全部加盖,并确保供应链“无废无污”,一举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录。

据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四大重点行业自2016年启动的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任务全部提前完成;去年,我省关停化工企业1275家,今年还将完成关停、提升、转移、重组化工企业2000家以上。其次,要深入地“融”。“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信息产业大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基础好,前景十分广阔。”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说。

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江苏必须抢占的新“风口”。谢志成表示,我省将强化导向要求,坚持“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加强示范引领,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培育计划,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推进企业上云,力争今年新增上云企业5万家。

深化“智”造是另一个着力方向。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实施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0个、智能工厂建设试点10家以上;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地区,试点建设3-4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此外,还要有力地“转”。通过强化质量基础支撑,着力提升江苏品牌和品质,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型成为共识。

“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只有实现品质和品牌的提升,才能真正拓展传统制造业市场发展的附加值,抢占消费升级的先发机遇。”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一方面要围绕消费趋势,借助新技术和新能力,扎实推进产品品质提升;另一方面要培育和带动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动能,

促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上市K5插电混动等三款新能源汽车,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签约落地,投资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设计院……这是悦达集团去年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亮眼成绩单。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精准发力。”着眼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连春把目光投向氢燃料电池汽车。他建议国家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在氢能生产、储存、运输方面统一规划布局,制定相关标准、法规。促进氢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发展,需整合产学研资源,聚焦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增加氢能技术研发补贴,并通过示范应用、市场推广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全省上下,正着力在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跑出“加速度”,壮大新动能,一些地方已迈出“先行先试”的步伐。

“加快培育新动能,壮大数字经济,无锡发展大数据产业恰逢其时。”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介绍,无锡是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集聚近百家大数据企业,今年无锡新组建大数据管理局,以推进城市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应用。大数据产业在数据的归集、使用、公开、确权等方面,有很多障碍要突破。无锡还需根据实际,为大数据产业定制地方性法规,推动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瞄准新动能培育,打造创新名城,其成果最后要在产业地标建设中得到体现。南京已出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未来还会考虑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服务等方面发展产业地标。针对每一个产业地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及产业政策,围绕这些产业吸引最优秀人才,培育最“头部”的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要素,同时探索建立独到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最好的产业生态。

做传统产业起家的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非常关注新兴产业的创新提升。去年月星集团确立“美好生活提供商”的战略定位,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满足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在此定位下,月星家居和环球港两个品牌,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形成以技术为支撑、具有月星特色的新服务模式。

“新月星家居”通过运用VR等前沿技术手段,将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有效满足消费者年轻化、场景化、个性化、宽泛化的需求。“环球港”则将文化、旅游、商业的业态融合,打造成一站式体验的新消费中心,获得极大发展。“我们看到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这让我们坚信线下流量潜力无限、价值无限,新发展思路会带来业态质的提升。”丁佐宏说。

优生态,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的支撑。强化支撑能力首先要优化创新生态。

我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以海洋技术创新为例,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世界首座超深水钻探平台,江苏亮点频出。同时,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过程被业界称为“死亡之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科技成果无法真正实现产业转化,我省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省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有效调动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江苏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并积极搭建大学院所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为打通对接堵点,我省成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在自主创新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通过搭建研发平台筑巢引凤,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强化科技支撑,需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面向重点行业建设多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建议,瞄准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形成由政府监管、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定期公布创新中心成果和市场应用效应的运作模式,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强化科技支撑,还需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和企业,调动其积极性,说到底保护的核心是知识产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胡明春表示,这其中,让富于创造性的人能享受到成果和收益并得到鼓励,同时提高企业重视力度,让从事创新的人才懂得更多知识产权管理方法,让企业更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也是重要环节。

科技支撑,终究离不开“人”的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围绕给科研人员“放权”释放一系列科技政策“红利”。就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建议,一方面,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搭桥”,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为创新环境“建制”,完善科技成果权属管理,鼓励以许可、转让替代高校技术入股的技术转移模式,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多措并举增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动力”。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