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大众网2024-09-20 11:00:00
三年,从起步到阔步,一座新城正在济南黄河之畔崛起,正所谓“吾家新城初长成,蓄势腾飞正当时!”
9月19日,随着“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起步区专场的召开,3年多来这座新城起步成势,也有了清晰的模样:
和2020年相比,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7%。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起步区有11项指标增速列全市前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8%,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人们的想象空间有多大,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就有多大。有关起步区的想象,早已从图纸平移到这片发展热土之上。
一
起步区的“起”,是未来之城从0到1的崛起,更是济南城市总体格局中的“北起”。
在规划之初,很多人对起步区的期待如此之深,源于其是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应运而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黄河之畔起一座新城并不简单,全局上谋势,三年前的落“子”,盘活了济南铺设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整个格局。
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起步区到底“起”来了什么?”
——整座新城框架的拔节生长。
从“顶层设计”来看,一流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拔地而起”“天马行空” ,而是在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基础上,匠心设计、精雕细琢而成。起步区坚持把高水平编制规划作为建设发展的起笔,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高水平搭建“1+4+16”规划体系,目前已成熟稳定转入落地实施阶段。并聘任重点地区总规划师、总策划师、总景观师,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秉承“田野风光、园林景致、品质城郭、活力市井”理念,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田园新城。
——交通是起步区发展的大动脉。
新城崛起,交通先行,起步区想要发展,第一步就是要突破黄河交通阻隔。目前起步区建成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凤凰大桥等一批跨河通道,年内实现济南黄河复线桥主线通车。轨道交通7号线黄河以北三大站点主体结构封顶,有轨电车T1号线凤凰大桥高架段实现合龙,黄河大道一期通车,起步区具备通车条件道路里程突破150公里。
——重点项目接连实现有力突破。
大桥组团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崔寨组团现代产业新城蝶变新生,孙耿、太平组团重大项目、园区载体加快落地运营,“南城中镇北乡”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成形。值得一提的是,起步区正全力集中精力和资源,推进大桥组团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目前总部经济区船员评估中心主体封顶,总部立体城、黄河总部基地,都市阳台国际学校、综合医疗中心,鹊山生态文化区园博湖、泉韵水坊及重点场馆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同步加快公服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二
起步区代表的,是济南的“未来”和“希望”。其成立的意义在于,它是实践性的、开创性的、引领性、使命性的。因为是未来之城,因此在探索城市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应该发现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动能。
那么,起步区要怎么做,才能凸显实力、争夺到更多的市场和资源,构建起新城的健康产业生态?
它将目光聚焦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方向,持续导入落地龙头企业,加快上下游配套招商,产业链集群日益壮大,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落地了智能车、氢能源、光伏太阳能等方面的领军项目,初步形成了链条集聚效应。
——布局新赛道,智能汽车发展再“提速”。
济南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2023年生产新能源车超过24万辆,今年力争突破30万辆,与之配套的比亚迪半导体芯片和比亚迪动力电池等零部件项目陆续投产,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黄河北岸逐步形成。
——塑造新优势,氢能应用抢占“新风口”。
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形成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系统3条生产线,首批56辆搭载起步区产氢能电池的商用车上路运行,氢能无人机、氢能助力车完成研制,氢能撬装站、综合能源站加快布局,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培育新动能,光伏产业点亮“绿经济”。
光伏太阳能方面,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顺利开工,年内实现首块组件下线。新引进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开工建设,将打造全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示范工程。同时,起步区立足全市项目深化年安排部署,相继制定实施《起步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编制《山东未来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持续发力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
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强思维。
新城的“新”,除了体现在新兴产业和新动能方面,还体现在“新思维”上。这种思维是高维度的,是打开式的,是“跳出新城看新城”“跳出济南看济南”,将目光投放在全世界。
——提升开放能级,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起步区依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园区平台,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优质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对接和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引进黄河流域民营经济创新总部基地、高能所大科学装置关键设备研制及生产基地等优质项目29个、总投资266.7亿元。用好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载体,打造黄河会客厅,累计举办各类展会10余次,近期刚刚举办了第22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吸引了近2000家参展商参展。
——深化合作共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持续深化与新加坡经贸合作,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启动运营,与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合作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揭牌成立,与雅诗阁合作的雅遇公寓年底正式运营,加快推动中新未来公园、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开工建设。与盛裕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片区规划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深耕“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合作平台,拓展起步区与加勒比国家的经贸往来。组织鹊华观澜会,开到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起步区“朋友圈”不断扩大。
如今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备受关注。前期,经过多方对接、系统谋划,起步区和新加坡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合作路径,聘请新加坡吉宝集团作为示范区总顾问,初步编制示范区首开区规划方案,策划了标志性建筑“星泉汇”,在其中布局了“一院四中心”,即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国际氢能中心、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鲁新合作展示中心,努力打造对新合作城区建设新典范。
合作一步步推进,成果也在一点点落地。聚焦科技创新、片区开发、零碳园区打造及产业导入等,分别与南洋理工大学、吉宝集团等落地了一批合作项目。密切对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国商会等商协会,加大项目资源储备,建立新加坡企业信息库,依托示范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成立驻新加坡招商机构—济南先行(新加坡)公司,与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福智霖集团等企业达成7项合作意向,进一步深化双边企业的贸易、投资及交流。
四
城市需要更多绿色、更多自然,已经是基础共识。如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打造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让绿色成为起步区最鲜明的底色?起步区有自己的答案。
——坚持生态优先,盎然“生态绿”。
起步区规划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开工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和7条生态廊道,绿地总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3.4个百分点,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建设绿色之城,降耗“能源绿”。
编制绿色城市专项规划,从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5个领域推进绿色城市建设。2023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现有公共建筑、安置房均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在建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400万平米。
尤其是在绿色能源方面,起步区已启动区内“H”型“骨架”电网建设,目前500千伏先行变电站、220千伏萃青变电站、220千伏北起变电站已启动实施,建成后将产生65.8万吨标准煤供电能力。首座“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示范站已建成投运,该项目是国内首座全要素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后续将择优、分时、分片逐步启动综合加能站、分布式光伏、新型物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项目落地。
——营造绿色生活,发展“生活绿”。
随着绿色生活方式快速兴起,绿色消费理念贯穿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绿色低碳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新经济增长点。起步区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投用全省首座半地下花园式生活垃圾转运中心,新能源环卫车占比超过76%。全面加快绿色安居工程,所有回迁安置住宅均达到绿建二星标准。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满载无限的可能与憧憬。3年多来,起步区在产业、交通、生态、民生等方面夯基垒台、立梁架柱、产业向新、生态逐绿、生活添彩,从一幅大开大合的写意图,正一步步打磨成为精工细作的工笔画。
把视野向远处延伸,沿着“从无到有”的探索道路扎实推进,这座未来之城的故事将持续书写,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