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来源: 山东海洋2024-12-12 09:00:00

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青岛建设现代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力点,也是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突破口,必须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增强城市综合枢纽能级,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国家级“蓝色粮仓”发展典范、全球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全国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样板,加快提升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实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近日印发实施的《青岛市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明确提出,“聚焦海洋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绿色低碳融合渗透,引领全球新一轮海洋产业变革,打造赋能发展、迭代升级的现代海洋产业高地”。这些目标愿景为青岛未来十年海洋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青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大机遇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催生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了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整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不断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深海探测、大数据和基因工程等快速发展打开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格局。围绕深海智能装备、全新水产养殖、海洋新能源、海洋大数据、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等关键领域的产业变革将为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新方向、注入新动能。

二是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为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新优势。当前,全球价值链演进呈现新动向新趋势,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哪个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哪个国家就更有可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把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提供了战略重点和具体路径。

三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新支持。我国已进入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既为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指明了前进路径,增强了发展动力。

四是全球经济合作展现的强大韧性为青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拓展新空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呈现向海发展的态势,海洋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开放倡导自由贸易得到广泛支持,区域性国际经贸合作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这为青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促进海洋要素流通带来开放合作新机遇。

青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具体路径

第一,建立健全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海洋领域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整合,培育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涉海创新平台,构建完善海洋科技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联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打造海洋技术创新主力群体。深化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研发+制造”“总部+基地”等区域合作模式,更好促进海洋科创优势和先进制造业优势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体系,积极探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机制。

第二,打造国家级“蓝色粮仓”发展典范。实施“蓝色良种”培育工程,高质量运行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构建“品种优、技术强、效益高”的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链条,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支持“国信”系列大型养殖工船和新一代智能网箱建设。鼓励大企业探索“公司+渔民”等规模经营发展模式,引导关联企业构建“养殖—捕捞—加工”相结合、“海水—海岛—陆地”相连接的全产业链。以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打造集冷链仓储、冷冻加工、精深加工、展示体验、城市配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型水产加工业。建设集交易、结算、金融、信息、商务、展示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产品交易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互通。建立规范、公平、便捷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打造海洋产品市场价格体系,发布有影响力的海洋产品价格指数。

第三,打造全球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海洋勘探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化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基地,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发展前景广阔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功能性生物制品、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系统推进生物疫苗佐剂、医疗器械材料、仿制药等实现突破,打造国家级“蓝色药库”。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海水淡化膜产品、海水水处理药剂、海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检验检测等方面,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聚焦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海洋人工智能、海洋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海洋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第四,打造全国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样板。推动船舶代理、船舶供应、信息咨询等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入航运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海运物流、船舶经纪、船舶登记、海事法律、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形成业态高端、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体系。吸引大型航运企业运营中心落户青岛,积极鼓励全球供应链头部企业、航运服务机构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积极拓展船舶机务、海务管理、船舶交易、船舶营运及资产管理、船舶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提升航运高端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大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蓝色信贷、蓝色保险快速增长,构建蓝色金融体系。做强帆船游艇旅游、邮轮旅游、游船旅游,开发湿地游、岸线游等,打造丰富多元的滨海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和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

第五,推动数字经济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及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的应用,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培育海洋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渔业、智慧港口、智慧航运、智慧旅游等“智能+”海洋产业。统筹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海洋通信网络、海底数据中心、海底光纤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建设海洋智能超算平台,加快构建超算与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体系,打造国家级分布式超算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数据信息产业集群,实现海洋信息透彻感知、超算互联互通、数据充分共享与应用服务智能化,建成全球海洋大数据中心。开展海洋信息感知、数据处理、场景应用等重大应用示范,高水平、一体化建设海洋环境综合试验场,构建智能化海洋数字孪生系统。

第六,增强联通国内国际综合枢纽能级。推动青岛港从单一型港口向“贸易、能源、旅游”综合性强港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国际中转集拼港、跨境电商基地港。打造亚太日韩、中亚欧美、南亚东盟、蒙古俄罗斯国际运输走廊,培育与上合组织国家“枢纽对枢纽”班列,持续优化“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齐鲁号”班列服务产品。打造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加密港口集装箱直达航线,加快构建辐射东北亚港口群的中转网络。创新推动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构建“通道+枢纽”统筹推进的多式联运网络,创建国家多式联运战略节点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与西安、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集结中心互联互通。加强与RCEP成员国空港间紧密衔接,拓展以航空快递和跨境电商为主的空公联运业务,构建“电子商务+航空运输+末端公路配送”的空公多式联运服务链。

第七,完善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及时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解阻碍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领域的体制性问题。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统计体系,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及海洋产业增加值核算制度。探索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海洋保护地体系,构筑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健全集约节约用海政策,创新海域立体设权制度,探索开展低效用海有机更新试点。构建高效口岸监管政策体系,创新“大通关”“港站一体化”“全程一口价”新模式。支持邮轮游艇和通用航空发展政策创新,简化优化游艇、游船等旅游交通的航线审批程序和备案手续。以海洋科技创新、现代海洋产业、海洋基础设施、海洋生态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完善项目库筛选储备机制,推行项目分级管理,健全项目运行机制。践行“土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完善重大项目建设与重点要素供给的协同联动机制。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