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青岛大力推动海洋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一 “智”造装备 逐梦深蓝

来源: 山东海洋2024-04-12 11:00:00

青岛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国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等创新资源集聚于此,构成了青岛独树一帜的发展优势。

向深海进军,向未来布局,如何以高端制造擎起经略海洋重器,攀登更多科创“主峰”?当前,青岛正加快布局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重点行业,在目前已有的70余家规上企业基础上,提出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发展定位,力争实现全产业链集聚,为海洋产业发展蓄势聚能,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集聚资源打造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阳春三月,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600吨、800吨龙门吊巍峨耸立,近百台履带吊、汽车吊拔杆林立,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组装各类海工装备模块;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造船)厂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些只是青岛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依托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集聚了一批船舶海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修造船为主,船舶配套及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不久前,北海造船为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21万吨散货船交付,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大型散货船建造的全球领先地位;同时,青岛造船厂为比利时某公司建造的5900标准箱系列集装箱船首制船开始试航,填补了山东省研制大中型箱船的空白;去年3月,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液化天然气)工厂最后两个核心模块在青岛交付,该项目是由壳牌等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世界级LNG工程;全球首座10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投产,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一批批青岛“智”造的高端装备不断推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向国际最高水平迈进。

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青岛拥有超过70家规模以上企业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借势而上,青岛也提出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

“链条发力”拉动海洋产业竞争力

在国际航运业转向绿色低碳和数字化的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完善高端产品型谱,加快迈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成为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装备配套体系涉及动力、机械、通信电子等成百上千家关联企业。在船用发动机、压载水系统、低碳船配、通信导航等优势细分领域,一批青岛中小企业成为强链补链稳链的有生力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从最初的船舶黑匣子业务拓展到压载水处理系统,再到布局船用新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碳捕集与储存系统,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

“公司将继续围绕低碳船配产品生态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碳捕集系统等新产品研发进程,同时持续聚焦LNG、甲醇、氢能等新型船用能源,为中国及全球航运业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以科技创新为宗旨的高新技术企业,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低碳环保船舶配套产品,在全球56个国家设有120余个服务网点和多个分支机构。

同样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聚焦海洋观测设备、水下智能作业装备开展研发和生产,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于“国鲍一号”、唐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等多个海洋项目。

聚焦海洋装备领域,青岛进一步提出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补强设计和采购等高端环节,推动海工装备向全链条发展。

依托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总部,青岛将进一步提升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推动中船712所大型特种电机、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加强对接,超前谋划布局,将海西湾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检测服务、产业配套于一体的总部型产业基地。

2024年,青岛将持续推动海洋装备研发设计、高端产品和关键配套项目落地,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在前不久发布的青岛90个海洋重点项目中,制造业项目53个,占比近六成。随着一批大项目落地,青岛海洋装备产业的分量将越来越重,在全新赛道上塑造着青岛“智”造的新优势。

政策“组合拳”赋能海洋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青岛加强规划引领,顶层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发了《关于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意见》,围绕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出壮大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的任务目标。

此外,《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印发,提出鼓励引进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支持新建深海油气开发装备、高技术船舶项目,鼓励青岛船舶海工企业积极争取高端产品订单,积累高端产品的加工建造经验,提升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青岛海洋装备产业有望持续向高端迈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随着技术不断更迭,海洋产业以科技驱动锻造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向海发展的必然趋势。

青岛汇聚了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校,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42家涉海科研院所,拥有驻青全职涉海院士20人,约占全国25%。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正式运营,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构建了“金字塔”型海洋装备产业科技创新机制,孵化了一批产业化公司,高端创新平台支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态势基本建立。

“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青岛分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及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将为海洋装备制造及深海探测、环境监测等更多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目前,青岛海洋装备产业扶持体系初步形成,高端创新平台支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态势基本建立,精准招商促进海洋装备产业升级发展的成效持续彰显。2023年,青岛围绕政策引领、平台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海洋装备产业持续迈进高端,实现集聚发展,塑造了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未来,青岛将进一步实施海洋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从人才引育、企业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等多角度入手完成海洋创新能力的持续升级;继续加快培育深海开发产业发展,加大对海洋采矿设备、水下机器人等关键设备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定向招引。

面向海洋高质量发展,青岛梳理海洋产业发展短板、产业链缺失环节,持续发力涉海项目招引和建设,提升产业能级。据统计,2023年,青岛签约引进海洋项目153个、总投资1490.0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1个、总投资1381.3亿元,为城市发展储备力量。

扬帆起航风正劲。当前,青岛正加快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培育海洋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营造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