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闪电新闻客户端2024-02-24 11:10:00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作为海洋大省,山东拥有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据初步测算,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山东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陆海统筹,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向海图强之路,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千里海景图。
塑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3.0版本
山东,从全局出发,精心谋划,不断推动海洋产业向前发展。从早期的“海上山东”1.0版,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版,再到现在的“海洋强省”3.0版,山东的海洋产业体系正逐步变得更具国际竞争力。
在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的顶层设计下,山东汇聚20余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实施了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并细化为“十大行动”。通过建立海洋工作指标台账及实施方案,推进其海洋产业的发展。
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道路上,山东聚焦于打造海洋产业集群。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集群创新网络,山东正加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还是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山东都在努力形成集群优势,谋求在全球海洋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科技创新和智能装备的应用,为山东的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在黄海海域,全球领先的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潜入,实现了低纬度远海养殖三文鱼的突破。体现了山东在海洋渔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同时,山东的海洋牧场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数量占全国近四成,2023年更是成立了我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预计到2035年,深远海养殖网箱的数量将达到50座,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作为海工装备的大省,山东正致力于推进海洋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深海采矿船,到液氢、液氨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打造“山东海工”区域品牌,建设世界领先的现代船舶制造基地。
新兴海洋产业在山东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海洋电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持续壮大,为山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蓝色动力。
未来,山东将继续按照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到2025年打造一批省级、市级海洋科技专业孵化器,并高水平建设更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港口雄开万里流
在构建海洋强省的宏大蓝图中,港口不仅是窗口,更是坚实支柱。承载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崇高使命,山东整合了沿海七市的港口资源,旗下汇聚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以及投控、物流、贸易、航运等12个板块集团,形成了港口规划一体化、管理服务网络化、资源开发系统化的新格局。
世界之大船,山东皆有码头。自一体化改革以来,山东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列,港口航线密度和数量更是北方港口之冠,展现了山东港口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山东港口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对接国际大港,业务领域从传统的船舶停靠、货物装卸,拓展到航运、贸易、物流、金融等供应链全链条服务,成为连接全球的海上桥梁。
在智慧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山东港口同样不遗余力。一方面,通过创新核心技术,加速自动化码头建设,实现全港区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打造特色发展板块,如“中国氢港”“数字能源港”等,致力于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绿色低碳港口典范。
近年来,山东港口积极推动港区、园区、城区的互动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山东港口将加快构建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开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新局面。
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已成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山东作为新中国海洋科技事业的摇篮,汇聚了全国40%的海洋科研力量,并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占据了我国海洋科技的半壁江山。
山东积极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国家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塑强海洋科技创新“核心力量”。重点推进的海水淡化、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蓝色碳汇等技术攻关项目,不仅加速了海洋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拉动了技术储备,并培育了新兴产业。
在烟台海阳港,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五战五捷的辉煌战绩,累计发射了37颗卫星,展现了山东在航天领域的雄厚实力。而火箭“出海”之地,正崛起一座“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它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正全力推进航空、航天、航海三大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向着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迈进。
万华化学以“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的决心和勇气,不断突破创新。其拳头产品高分子材料MDI,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这家现代化高端化工新材料企业,自主研发并完成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超过100项,攻克了30多项“卡脖子”技术,成为世界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2023年,位于烟台的绿叶制药集团自主研发的新药正式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再次证明了山东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辉煌成就。
筑牢海洋生态文明绿色基底
山东向海而生,深植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不断加固海洋生态保护的“警戒线”,坚决守护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描绘出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蓝色“风景线”。
在这片蔚蓝的疆域,山东的海洋牧场不仅滋养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更展现出多重价值的融合。荣成市寻山街道的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成为游客们体验采摘贝类、海上垂钓乐趣的新天地,为海洋旅游注入新活力。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结合,则探索出“绿色经济+海上粮仓”的创新路径。
青岛灵山湾、威海桑沟湾、烟台八角湾和烟台长岛庙岛诸湾等四处海湾,因其卓越的生态保护成果,被誉为全国美丽海湾的典范。长岛的南长山、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和砣矶岛更是荣获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称号,彰显了海岛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融。海阳市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其“蓝碳经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成为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的典型案例。而在环境治理领域,烟台市关于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经验更是被全国广泛推广。
为全面推动海洋的综合治理,山东实施了“湾长制”,并制定“一湾一策”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海洋治理的强大动力。同时,山东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和业态创新之中,氢能港口的建设实现了“节能降本”“环境优化”“提质增效”的有机结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岛以前瞻性的视角,积极谋划争创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试验区,为共同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增进海洋福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推进“透明海洋”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青岛致力于打造上合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展会活动,并建设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平台,进一步联结世界,构建起更加广阔的国际海洋“朋友圈”,形成了海洋开放的新高地。
山东向海而兴,挖掘依海逐梦的价值底蕴,激活海洋文明的创造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全域向海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开辟新路径,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