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2022-08-11 10:25:07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多年来,济宁高新区紧紧围绕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走出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省时省力机械化 高标准农田保丰收
在每年的小麦的返青期,科学运筹肥水是决定种粮大户杨来忍流转的两千多亩土地能够丰产丰收的关键。王因街道恒兴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杨来忍告诉记者,每年春季浇返青水之前撒一遍肥。每一部机械作业量是三百多亩,两台机械就能完成七百多亩,两千多亩地三天就可以全部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一直以来,济宁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带动了耕地机械化作业,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约8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实现了碎地变整田、劣地变沃土,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惠。
“近几年,在高新区的重点帮扶指导下,成本一年比一年降低,每亩年产量从一开始流转过来的一千多斤,增长到现在的一千三百斤以上,玉米收成好的时候能达到一千七八百斤。”杨来忍说。
蔬菜瓜果特色种植 增加收入解决就业
依托独特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特色种植,实现了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每年四五月份,走进业庄草莓采摘园的大棚,一眼望去,鲜红的草莓从翠绿的秧苗中探出饱满身姿,来此采摘草莓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现在的草莓是16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是一亩,年产值大约是七十多万。”王因街道河西新村党总支书记王长立告诉记者。2015年王长立流转了四百余亩土地,创办了业庄草莓采摘园,发展特色种植。王长立介绍,草莓从开始的三四个品种发展到现在十几个品种,迎合了周边市场的需求。这些年发展迅速,规模越做越大,园区内每年可提供一百多个工作机会,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距离河西新村七公里外的台庄村,自2012年起,在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志的带领下,对全村13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以葡萄种植为产业核心,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了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推动“生产型”农业不断向“生态型”农业转变。
王因街道台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玉志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建设了千亩的特色产业园,种植各品类葡萄36种,全部实行水肥一体化、自控设备,结合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农业也在融入创新元素,逐步走向农业创新。
农业产业化农民得实惠 乡村更靓口袋更富
随着台庄村葡萄不断打响知名度,壮大了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今年是我们种植葡萄的第十年,目前,整个园区每年的销售量都在几百万元,通过小葡萄撬动村集体经济大发展。”刘玉志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立足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积极打造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现代农业。农业品牌亮点纷呈,利生食品、浩珂科技2家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6家企业入选“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目录,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逐步扩大。高新现代农业“芯”动力产业基地、源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建设标准和规模均居全市第一。充分发挥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科技、人才、成果、资源优势,推进成果转化和应用,助力全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4万亩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生态沟渠做法获全省农田建设工作会议推广。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以良好改革成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积极担当,充分发挥在产业运营方面的优势,搭建城市资源向农村集聚的平台,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国企+现代农业”的乡村振兴富裕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