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2022-06-10 10:02:27
又到一年麦收忙,滨城区滨北街道徐家村的徐新勇却没有向往年一样着急往老家赶,“家里的10亩农田都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了村集体啦,不用费神收割,只管在外挣钱就行,有了村集体的照看,土地‘旱涝保收’。”
近年来,在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滨北街道办事处,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迅速崛起,给农业腾飞、乡村振兴插上翅膀。当地改变以往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现在组团发展的“集体农庄”模式,而且规模化的种植更便于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普及。现在,种地再也不是“苦差事”,农民“躺”着就能把麦收了,而很多像徐新勇一样的在外务工者,再也不用着急忙慌地赶回家收麦了。
“土地交给村集体,我感觉轻松多了,要不然这边的工作还要请假。现在这些烦恼没了,土地承包费及时打到我的银行卡里,这边工作也不耽误,两边都有收益。”徐新勇高兴地说。
在徐新勇儿时的记忆里,麦收是一件“苦力活”。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他弓着腰、挥着镰,学着父辈们的样子,在农田里一干就是一天,直累得两眼冒金星。从开镰到归仓,一场麦收历时10天左右,把全家人几乎能累“散架”。
这是徐新勇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少年经历,他曾经想,如果“哪天坐着不动就把麦收了该多好啊”。而现在,这种“如果”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从2017年开始,他把家中的10亩农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交给了村集体,家中每人每年获益1700元钱,他真正成了“坐着收钱”的农民。
“我们村现在流转土地628亩,涉及104户农民、271人,他们只需与我们签订一纸合同,从种到收都是我们的事,农民无需踏进农田一步,无论在家坐着还是外出打工,轻松就把钱挣了。”村党小组组长徐新波说。
而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后获益的不仅是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还有不耽误外出打工挣钱。徐新勇算了一笔账:“我在工厂打工,每月5000多元,麦收季回家收麦,得需要请假,就没有了全勤奖等待遇,如果带着老婆孩子,因为都需要请假,开销更大,甚至10亩地的收成得搭进去一半。而土地流转后,我再也不操心回家收麦的事了。”
徐家村金黄的麦田里,四台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随着机器轰鸣和齿轮转动,成熟的麦子被“吸”进机仓,变成金灿灿的麦粒。
徐新波随意捏起几粒麦子放进嘴里,上下牙齿碰撞,干响饱满的麦粒传出“嗑嘭”的声音,浓郁的麦香浸入心脾,徐新波脸上浮出收获的喜悦。这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古老农作物,再次成为一年一度丰收大戏的主角。
“亩产应该在800斤左右,还是不错的。”徐新波说,在他流转的麦田里,今年种的都是优质小麦。从播种到管理,从施肥到喷药,全部按照农业专家的指导进行,这为小麦丰产增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农业种植的专业角度讲,我们这种土地流转、统一管理的模式,是实现农业丰产稳产、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徐新波分析说,以往各家各户分散种田的弊端是,小麦品种良莠不齐、喷药施肥管理不统一,导致最终产量有高有低。可是实现规模化种植以后,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产量就相对稳定,而且我们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作指导。
据徐新波介绍,天气晴好的情况下,晾晒2天左右,这些麦子就可以直接运往面粉企业销售,全部都是订单销售,510亩地收入可达61万多元。
忙碌了一个上午,收割机没有歇着,来自合作社的机手们也没有歇着。中午时分,合作社给他们拎来了馒头、蔬菜等,张罗大家一起吃饭。刚刚收割完麦子的地头树荫下,大家席地而坐,分享一场丰盛的聚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