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条产业链,万亿烟台的强力支撑

来源: 大众日报2025-04-10 14:52:40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调度推进会议,认真落实全省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强调要以系统思维抓实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动全市产业链聚势成峰。会上对16条重点产业链的现状与短板逐一点评分析,对各产业链2025年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

  2021年开始,烟台市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并明确主责部门、领建园区和链主企业,推动各产业链能级持续放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今天,烟台市大力实施链长制,是基于何种考虑?带来了哪些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近日,记者深入烟台市进行蹲点采访。

  改革破题

  重点产业链能级持续提升

  2024年,11条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产值9326亿元,比2021年增加2334亿元,年均增长10.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4%;

  43家链主企业产值由2021年的4242亿元增至2024年的5888亿元、年均增长11.5%;

  16条产业链累计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561场,签约项目913个、总投资9380亿元,累计实施建设项目1899个、完成投资4872亿元……

  数据是枯燥的,却也最能说明问题。从2021年底,烟台市实施链长制以来,三年多的时间,各产业链的变化是实打实的。可以说,在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大关的关键时期,16条重点产业链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底座,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增量。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烟台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链长制及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形成了大抓产业的强大合力。烟台建立产业链服务推进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将企业服务专员、产业链推进等制度整合纳入总体框架,一体推进工作谋划、招商引资、专员走访、督导考评等重点任务。市级领导担任链长,整合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提高了产业引育和项目招引的精准度。各产业链由链长牵头推进,主责部门靠前主抓,对产业“打开分析”,逐一建立产业链全景图谱和产业资源库、客商信息库、目标企业库、项目信息库、重点人才库以及项目在谈、签约、在建、竣工“一图五库四清单”。

  集聚了更多发展要素打造产业垂直生态体系。以产业链为轴,引入更多创新平台、人才团队、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积极开展高层次品牌展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适宜企业生长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各条产业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生长: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为例,规上企业从249家增长到328家,净增79家,产值从953亿元增长至1854亿元、年均增长19.1%;生物医药产业链,规上企业从131家增长至212家、净增81家,营收从385亿元增长至461亿元,年均增长6.2%;清洁能源产业链,产值从500亿元增长至712亿元,年均增长12.5%;航空航天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产业链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和46%。11条制造业产业链累计获评省级以上产业集群37个(国家级5个、省级32个)、其中2021年以来新获评27个。

  链群突围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4月3日,万华化学发布公告称,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乙烯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以石脑油和乙烷作为原料,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前的2月24日,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在海阳市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68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7亿元,占地面积1850亩,主要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是烟台丁字湾绿电产业园首开项目,也是全省首个绿电产业园示范项目。

  位于蓬莱区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自2022年开工以来,两年多时间落地十几套装置,平均每个季度就有一套装备投产。这几年是万华化学技术成果集中落地转化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正是为承接这些成果而设立。

  从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到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再到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万华化学成为烟台石化与新材料产业链膨胀发展的最好注解。

  近年来,烟台市抢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系统谋划了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全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石化、汽车、黄金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提质扩量,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聚链成势;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在链长制推进过程中,烟台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海阳航空航天产业是“无中生有”的典范。该市坚持“产业链建在园区上”理念,全力培育航空航天和清洁能源两大主导产业,持续完善壮大产业链条。东方航天港产业园目前已形成火箭总装总测、卫星数据应用、航天文旅全链条产业布局,2024年园区总产值达到26.75亿元,较2021年增长221.9%。截至目前,园区累计落地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273亿元,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低空经济是未来产业的重要一环,烟台市在该领域接连实现突破。2月27日,由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的TP500全新适航取证构型无人运输机成功首飞。3月15日,壹通公司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成功首飞。这是国内首款按照适航程序研制的载重1吨级、具备空投功能的大型无人运输机,也是山东省有史以来自主研制的最大的航空器整机、首个载重吨级以上的无人机整机产品。此次首飞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无人航空装备领域实现又一重大突破,为全球航空货运智能化升级注入“中国方案”。

  要素集聚

  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产业生态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是招商引资的最佳招牌。

  3月25日9点半,在位于福山区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烟台产业会客厅内,四层木制台阶上早已座无虚席,一场“汽车产业链上相亲”正式启幕。潍柴弗迪和潍柴新能源两位负责人现场亮出产品及核心技术需求清单,福山区工信部门工作人员逐条解读智改数转相关政策,3家市外上市企业、30余家本地龙头企业代表现场交换名片。

  这么多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看中的是烟台汽车产业链的良好生态,尤其是正在崛起的8.6平方公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潍柴弗迪、潍柴新能源、创明电池等龙头企业相继进驻,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进驻,使整个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链长制的建立,为项目招引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一位招商干部表示,以前出去招商的时候,主要谈的是自然风光如何美,基础设施如何好,政策举措如何到位,营商环境如何优,说了很多,感觉很空泛,针对性不强。现在出去是按图索骥,按照“产业图谱”上的缺项去谈项目。

  “黄渤海新区及周边有20多家企业可以为我们配套,体积配套比可以达到90%以上,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项目落在这里。”烟台鏊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考察到落地黄渤海新区只用了40天,半年就推出了新产品。

  新型储能产业是黄渤海新区抢抓产业风口,以链式思维系统谋划,从传统优势产业里“种”出来的新兴产业。目前,黄渤海新区已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企业30多家,涉及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集成、氢储能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全区新型储能产业已初具规模。

  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园区是载体。烟台市加快45个领建园区建设,推动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蓬莱化工产业园完成第三次扩区,蓝色药谷生命岛达到交付条件,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主体完工。45个领建园区产值由4386亿元增至6153亿元、年均增长12%;企业数量由1163家增至1524家。其中,黄金精深加工产业链所属的招远黄金深加工产业园、山东黄金焦家金矿、恒邦化工产业园3个园区,产值从1347亿元增至2248亿元、净增90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链所属的蓝色药谷生命岛、荣昌生物医药产业园、绿叶国际医药科技产业园3个园区,产值从22.6亿元增至57.8亿元、年均增幅37%。

  烟台市推动要素资源向产业链集聚,积极打造平台、人才、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等完备的垂直生态体系。

  2024年,烟台16条产业链新增省级以上平台63个,累计达到521个;人才引育方面,共引进青年人才1.2万余人,入选国家级人才50人、省级泰山系列人才17人;新设产业基金17只、基金规模94亿元,基金总规模突破400亿元;共组织产业联盟(协会)44个,2024年举办活动302场;举办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等40余场高层次展会,达成合作意向200多个。

   烟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系列行动 加快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意见》、《烟台市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等多个文件,市财政局组织2025年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融合作对接大会,合力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