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新锐大众·海报新闻2019-09-19 09:24:48
(1)作为全球性的巨大趋势,“制造+服务”的时代已经来临
最近一段时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焦点,也是中央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
例如,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这次会议,一口气审议通过了11个方案、意见和规定,而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细细数来,党和国家强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已有多次。
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2019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
“两业融合”,让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重视、反复提及,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非“趋势”二字。随着工业化推进,特别是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巨大趋势。
从这个角度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更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化和深入化体现,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产物,对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正如这次会议所指出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服务业发展如果脱离制造业而“自我循环”,就容易患上“鲍莫尔成本病”
那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何能够成为新一轮工业化浪潮的主流趋势呢?这得益于两者融合所能带来的一系列优势。
首先,两者融合发展,有效改善供给质量,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供给质量不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制造基础上叠加服务,形成“制造+服务”,不仅可以改善供给质量,还可实现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产品之间“血拼式”价格竞争,有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从发展趋势看,服务差异化是制造业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服务创新已成为制造业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次,两者融合发展,有利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经济学界将服务业比重上升,表面上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但实际上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下降的现象称为“鲍莫尔病”,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业生产率难以提高造成的。
整体来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之所以难以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发展“自我循环”和“脱实向虚”,离开实体经济支撑,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自然就难以提升,而产业融合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状况出现。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协同发展,以制造业高效率带动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反过来服务业又利用专业化优势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并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再次,两者融合发展,有利于制造企业沿产业链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位置。
根据价值链微笑曲线,为提升价值链位置,制造业服务化主要有四条路径:一是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即增加其在产业链下游环节的介入力度,增加营销、品牌管理以及产品的延伸服务等环节。二是上游产业链服务化,即介入研发、设计与规划等产业链上游阶段。三是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即打造完整价值链。四是完全去制造化,即制造业企业完全退出低附加值的制造领域,只从事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上下游产业链服务环节。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高级化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而现代服务业中的大多数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企业更多从事研发设计、维护运行、营销、售后服务、品牌管理及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价值链增值环节的服务活动,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提高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
最后,两者融合发展,可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形成制造服务平台。
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向发展,使得产业价值链重构为一条既包含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环节,又包含服务业价值链增值环节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与原有单纯的服务业价值链和制造业价值链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在产业层次上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升级效应。信息技术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黏合剂”。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将诞生一批制造-服务平台或服务-制造平台,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将向平台经济方向发展。
(3)逐步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及要素价格方面的政策差异,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从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许多困境。
例如,融合程度偏低,融合效益不明显;制造业“大而不强”,沿价值链攀升和融合发展能力不足;服务业“自我循环”,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不足;平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的角度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牢牢把握以下重点。
树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新理念。
曾经一段时期,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很多人将服务业占有更高比重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但是,发达国家工业化演进历史表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分法”在判断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过于武断而不再适用。
事实上,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仅依靠制造或服务,经济发展质量无法改善,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
因此,从发展理念上,既要重视制造业发展,也要重视服务业发展,通过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建立促进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推进产融结合,解决金融业务独立于实体经济并主要服务自身的问题,实现金融等要素配置“脱虚向实”。
加强金融业务监管,使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
逐步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及要素价格方面的政策差异,降低交易成本。
在加大对技术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制造、服务企业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软性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
营造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
完善现代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物流系统和第三方物流等,促使制造业企业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降低制造业运行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进4G普及与5G应用,部署推进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竞相涌现。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政策引导,充分利用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等服务平台,促进创客、公共服务、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互动融合。
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垄断壁垒,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商业秘密保护等法律法规,研究完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促进企业知识资产的积累,提高企业开展服务化水平和能力。
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
服务化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创新来源的角度看,用户、供应商,甚至是服务商、分销商都有可能是制造企业重要的创新源泉和创新伙伴。
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将外部资源纳入制造业服务创新中。
另一方面,要发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协同创新优势,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5G工业应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尽早改变平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状况。
(作者:郭朝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