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海报新闻2022-03-24 09:30:11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公布。作为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规划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首个大规模推广应用氢能的示范省份,山东的氢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出台的重要意义何在?
据悉,《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包括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加快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等。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和竞争的制高点。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等技术快速发展,氢能将与电力协同互补,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发展氢能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超前部署氢能项目,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内在要求。但同时,氢能商用化还面临成本、安全等因素制约,因此要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考虑下,适度超前部署,积极有序推进。
吴琦认为,建设现代能源市场,需要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有序地实现新能源的替代,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校利用、新能源多类型多路径供应,实现“煤炭、油气、新能源”等多能源互补,构建多能智慧高效协同的现代能源体系。同时,统筹考虑各地区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成本承受能力,通过合理的市场机制设计和有效的市场价格监管,确保能源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建立健全能源市场价格的长效机制。
山东凭借能源、政策、企业等优势,打造氢能源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作为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作为氢能大省,山东在氢气制造、储存、运输、加注、燃料电池及一系列应用等全产业链都有全部的氢能业务。
资源方面,山东是化工大省,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副产氢丰富,骨干企业均具有丰富的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经验,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据中国工程院调研数据,山东省在合成氨驰放气和甲醇驰放气等渠道,每年可回收氢气约96万吨,可支撑10万台以上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规模化运行。同时,山东也是能源大省,除传统的煤电外,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已达一定规模,可为电解制氢提供较好的能源保障。
与此同时,为确保氢能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支持保障。2018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山东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强化对氢能产业的规划引领;2019年初,山东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同年6月,中国氢能联盟在山东发布全国第一个《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成为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政策。比如,青岛市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潍坊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将氢气参照城镇燃气进行管理,解决了加氢站行业监管、选址、经营许可等实际问题。
济南拟建设“中国氢谷”
2020年,山东省印发了《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总体规划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共计推出净地104.3平方公里,济南市37平方公里,青岛市37.3平方公里,烟台市30平方公里,瞄准“十强”产业前沿方向,聚力打造9大产业集聚区。其中,济南市重点打造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设、智能制造3大产业集聚区。
而在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的打造中,记者注意到,济南计划在莱芜经济开发区将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加快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建设,全面推动传统整车整机向智能网联绿色迈进,建设全国重要的百万辆商用车研发制造基地、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及测试基地;发挥山钢股份、泰山钢铁等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加大氢燃料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力度,锻造集氢气制储运加、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制造、氢能产品群全产业链条。2020年,建设重卡一期、智能叉车、智能物流装备、智能网联整车试验场等一批项目;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5个,产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
这一规划在2021年底进一步推进,2021年12月,《济南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围绕建设“中国氢谷”,重点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章丘区打造“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产业格局,统筹推进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氢能创新研究,推动氢能多场景运用。
氢能产业龙头企业齐聚山东,引领突破作用显现
除了自身资源优势和提供政策支持外,山东在氢能产业中的各个龙头企业也发挥了引领作用,并不断进行技术突破。
据悉,目前,山东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达50余家,以兖矿集团、东岳集团、潍柴集团、山东高速、中通客车、中车四方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突破,发挥了较强的示范作用。其中,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潍柴集团初步具备“单电池-电堆-发动机-整车”的全套研发和测评能力,形成了覆盖30-120KW的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并在电堆封装、发动机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万套级燃料电池产业园将在年内投入使用。
此外,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及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德州、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6条。目前,山东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为126辆,6月份有望超过200辆。潍柴集团依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2020年3月份,该企业举办了“潍柴20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仪式,标志着山东省氢燃料电池业务走出了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2021年底,全国首座高速公路加氢站在山东淄博建成投用,这标志着山东“氢能高速”先行示范区首个样板落地。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大规模推广应用氢能的示范省份,今后,山东也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应用经验,持续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攻关,产业链条、创新体系、政策体系日益完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效应,构建氢能产业合作新生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