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2021-12-30 10:17:46
12月29日,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化成果对接会在济南举行。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实现营业收入10255.6亿元,同比增长32.6%;利润869.8亿元,同比增长102.7%。新材料正加速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极。
山东省将新材料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力,产业规模和行业地位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截至目前,山东累计培育以滨州高端铝基新材料为代表的11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4个特色产业集群,淄博新型功能材料集群、烟台先进结构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万华化学、南山铝业、东岳集团、威海光威、山东国瓷等一批行业“领航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攻克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逐步成长为国际性企业。
对接会上发布的《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2020年疫情对山东新材料领域各龙头企业生产方面的影响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众多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凸显,诸如碳纤维上浆剂、己二腈、三元乙丙生胶、高端聚烯烃弹性体、高精度铜及铜合金细微丝等,一批关键材料仍然依赖进口。目前,山东在新材料领域实施的优化提升行动聚焦突破这一问题,持续推进重大项目,仅2020年省重大项目(233项)中涉及新材料产业项目的就有47项,较上一年增加114%,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不断落地,以山东国瓷为例,投资18亿元的有研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一期项目正式量产通线后,具备年产6英寸、8英寸硅片456万片和12~18英寸硅单晶 300吨能力,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十四五”期间,航空航天、轨道交通、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山东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新材料研发的迫切性也前所未有,而山东大部分新材料企业还属于传统金属类和化工类的材料企业。目前,山东谋划制定的42条重点产业链中有8条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当中一些瓶颈技术,山东组织部分企业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建筑大学进行深入对接,目前已有总金额20067万元的20个科技成果达成合作协议,包含共建平台以及专利转让与联合研发等,在今天进行集中签约。
“我省大尺寸硅基材料、大尺寸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电子气体、光刻胶、抛光材料等重点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保障能力。”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司鹏超提到,依托现有优势,山东要通过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建立大平台,组成大团队,形成大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青岛、济宁等发展国家级石墨烯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创新示范基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完善石墨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济南、德州等建设具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半导体产业集群;烟台、滨州、聊城三大铝产业基地和聊城、东营、烟台三大铜产业基地要瞄准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5G、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高端产品供给,建设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淄博、潍坊发展现有有机硅、有机氟产业集群,完善从萤石到功能膜材料产业链,带动硅酮胶产业链;威海发展碳纤维产业集群,推动上游丙烯腈产业化制备技术突破,解决关键战略材料“卡脖子”环节,拓展下游应用;烟台、聊城发展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聚氨酯、聚碳酸酯、特种尼龙等材料现有产业化优势,建设国内领先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淄博、威海、济宁等地发展稀土产业集群,形成从稀土矿到下游应用的完整生态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日照、临沂依托高端精品钢、特钢、不锈钢现有特色优势,提升钢品品质,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低碳钢铁产业集聚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