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年会举办系列论坛,开展多个项目对接和签约合作

来源: 大众日报2020-08-14 09:22:04

□赵洪杰都镇强张蓓王亚楠报道 图①:8月13日,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青岛举办。图②:8月13日,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论坛在潍坊举行。 图③:在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开幕式上,2019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并颁奖。

  八面风来动岛城,共振舟楫扬帆起。8月1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继续在齐鲁大地展示科技与智慧的新动能。青岛主会场举办国际技术贸易大会暨中日韩技术贸易论坛、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世界海洋科技论坛等;潍坊、德州和日照分会场,分别围绕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技术和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等主题举行高层次论坛。搭建平台,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增添智能因子,与国内外共识者谋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系列论坛的召开为山东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局面注入动力。

  国际技术贸易大会暨中日韩技术贸易论坛构建融合创新联动 国际技术贸易体系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苟小妹

  8月13日,国际技术贸易大会暨中日韩技术贸易论坛在青岛举办。论坛以“创新引领,合作共赢”为主题,中、韩、美、日多国专家围绕如何在遵守相关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国际技术贸易,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作出解析。

  “这是一次促进开放创新的积极实践,也是深化中日韩科技产业合作的良好契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军表示,探索促进技术服务跨境合作的有效模式,有利于促进国内需求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以全球视野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通发展。

  作为“江北出口第一区”的青岛城阳区,素有对接日韩开放发展的优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贸促会设立在地方的中日韩经贸合作国家级平台——中日韩商务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公室,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也于不久前开门纳客。

  此次论坛上,基于城阳区与日韩经贸合作基础,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城阳区政府、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通过举办高层次中日韩科技交流、在线路演、海外推介及共建“技贸通”国际技术交易促进协作网络“驿站”、共建国际专家工作站等方式,促进中日韩双多边投资、贸易合作、人才交流。

  “构建一个融合、创新、联动的国际技术贸易体系,有利于消除阻碍创新的各种障碍,从而使技术贸易造福每一个人。”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罗晖表示。

  论坛现场达成了多项合作成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山东领军科技集团分别签约。

  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创新发展论坛打造“一带一路” 国际物流枢纽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8月13日,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青岛举办。本次论坛以“联合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全面对接年会资源、发挥中国科协及学会智库作用,搭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产业技术合作平台,研讨交通创新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青岛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城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空间。

  “青岛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青岛市副市长朱培吉说,近两年来,国家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青岛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家开放新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交通运输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没有畅通的大门户、大通道就没有青岛的大开放、大发展。

  今年上半年,青岛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海铁联运量、“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量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促进了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经贸网络,对维护全球的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枢纽注入了新的动能。”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袁海波说。

  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黄有方说,港口不仅仅是物流平台,而应借助自贸区建设带来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不断走向价值链的高端,与金融、贸易、物流高端服务业等相结合,成为港航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说,去年全国已有43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达到6259公里,今年底轨道交通会突破8000公里。随着综合交通建设提速,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综合效能最大化的交通枢纽建设越来越迫切。

  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双向战略支点,山东全力推进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江成说,山东全面整合铁路、港口、机场、水运等交通资源,组建了山东省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机场管理集团、港口集团、海洋及内河水运集团,近期又整合山东高速集团、齐鲁交通发展集团组建新的山东高速集团,构建起了五大省属交通类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平台。

  论坛期间,还分别举行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与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分会、市北区政府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与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与中国公路学会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以及中国公路学会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授予“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理事单位”的授牌仪式。

  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新兴产业策源地 打造海洋物联网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8月13日,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在青岛举行。论坛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海洋领域知名院士,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1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与会专家认为,海洋科技发展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青岛是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期待青岛充分利用科创中国的平台,借助年会的契机,聚合海洋创新资源,辐射全国涉海创新平台、重点企业、科研机构,构筑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鲜明特色的品牌青岛海洋经济,切实推动青岛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必须以海洋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不竭动力。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院士认为,未来十年、十五年是我们国家海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道路,一定是科学引领下的技术、科学的协同发展,用科学带动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打造海洋物联网,作为一个基础的支撑”。

  “最近我们在渤海湾又找到了亿吨级的大油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守为院士说,液化天然气从气田生产到液化,到储存,再通过船运输到需要的国家和城市,再气化,再到用户的终端,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可以形成价值数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海上可再生能源是全球探索的热点,其中海上风能是目前存在的各类海上能源中最成熟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英国水下技术学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霍尔表示,第一代和第二代海上风电场,已经在欧洲西北部等地提供了大量的电力,“随着我们规模的扩大,成本控制越来越好,现在的成本非常有竞争力”。事实上,我国海上风电也正在加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第三、亚洲第一,正在探索向深水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院士表示,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将逐步向集成化、智能化、低碳化、深远化发展,新的高新技术对海工装备发展,特别是智能化有很大的帮助,而创新海工装备的检测、维修、安全防护等,需要构建全球海洋科教合作网络,促进海洋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智能技术 加速实体经济进化

  □ 本报记者 李振

  实体经济迭代进化的下一个加速器在哪?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或许是答案之一。8月13日,在青岛举行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围绕机器人为制造业提质增效的角度路径,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求等话题,展开深度研讨和交流。

  发现问题产品时流水线自动停止,药物标靶自动生产大大提高新药研发效率,传统的家电企业转变为“美好生活提供者”……在我们身边,智能正在加速实体经济的迭代进化。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表示,以往在企业中,知识储存于工程师、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的脑子里,现在则要借助信息技术把知识的“黑盒”打开,将其变成标准化的组件,使线状的流水线变成点状的网络服务,从而实现柔性定制和高效的资源配置。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夏正启表示,近年来,青岛大力发展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与人工智能领域的15家企业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建设世界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之都。

  徐晓兰表示,当前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内,都致力于发展自己的高端制造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工业物联网能够打通全链条数据壁垒,促进全价值链的提升,这恰恰是青岛之所长。青岛的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充足的空间促进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更深层次融合发展。同时,青岛正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政策环境优越,有助于孵化更多新模式。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吕昭平表示,未来中国科协将进一步推动与国际国内企业、科研机构、人才的交流,在制定标准方面开展合作。

  “在科研指标的评价多样性、兴趣驱动科研、多个科学家参与立项等方面,中国可以向德国学习;德国也可以借鉴中国研究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充分的顶层设计等长处。”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认为,业界学界应携手共创新经济时代的新未来。

  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为装备制造业 转型升级赋能

  □ 本报记者 都镇强 张蓓

  “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山东正处于向后工业化经济社会过渡发展阶段。其中,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科技创新服务成为社会重要业态。”8月13日上午,在潍坊举行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宇波在演讲时表示。

  在赵宇波看来,作为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的传统产业在全国始终占据头部位置,其中装备制造业具有传统基础优势较为明显、支撑政策不断推出、形成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和知名品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头部”效应明显等优势。以潍坊为例,高端装备制造是潍坊市的支柱产业,拥有潍柴动力、豪迈科技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重型发动机等近30种高端产品销量居全球前列。

  在这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主题,针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深入交流,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以生物、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为农业机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即将发生的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必然包括农业机械新技术,并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方宪法围绕智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演讲时说,农业生产系统的开放性,要求农业机械适应农业生产环境的时空变化、动植物生理生态的变化,采取精确、恰当的作业,智能自主决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必然成为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张彦敏在主论坛上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人机共融关键技术、全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等2020智能制造领域十大前沿技术问题。论坛上,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山东智能制造发展中心、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潍坊服务中心揭牌。

  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技术论坛全民大健康带来 10万亿元级别新兴产业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8月13日上午,以“公共卫生安全-生物技术的责任”为主题的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技术论坛在德州举行。

  面对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的新形势,生物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宏翔在论坛上发布的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热点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

  “全民大健康带来产业大市场和创新大机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认为,未来将在生物样本和数据、基因测序、分子诊断、个性治疗、核酸药物等方面带动出现10万亿元级别的新兴产业。

  德州市委书记李猛介绍,德州是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唯一的生物产业基地、全国2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中唯一以生物制造为主体的产业基地。现有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涵盖生物制造、生物制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五个产业门类,低聚木糖、木糖醇生产能力世界第一,低聚异麦芽糖生产能力亚洲第一,功能性糖醇国内市场占有率80%、国际市场占有率35%,是全国最大的大豆高蛋白加工基地、亚洲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低温豆粕生产基地。他表示,将充分利用本次论坛在德州举办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全市生物产业做大做强、提效升级,进一步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弱项、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论坛上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德州市签订《关于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组织体系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德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部分与会专家学者还到德州经开区、禹城市、平原县等地实地调研。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李俊雄表示,生物医药的研发是全链条工程,上游基础研究和下游的产业化开发必须结合起来,开发速度有赖于企业能够参与到早期研发过程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德州市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希望更多的德州企业加入进来实现联动发展。

  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论坛打造钢铁生态化 产业集群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8月13日,在日照市举办的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表示,随着我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及5G、大数据等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钢铁行业迎来难得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机遇。

  此次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金属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钢铁技术领域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日照市科协还与中国金属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学会服务站,助力日照钢铁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说,低碳减排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目前山钢日照用焦炉煤气生产液化天然气、泰安石横特钢阿斯德化工的转炉气制甲酸、山东邹城的二氧化碳加氢清洁生气高品质汽油的中试项目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5G的到来,“海量物联”得以实现,通过端到端跟踪与控制功能的智能操作,将钢铁全流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实现钢铁行业不同工序之间的无缝衔接,钢铁行业智能化制造的时代也即将到来。有了高新技术,钢铁行业将摘掉“高耗能、高排放、傻粗笨重”的帽子。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是山东确定的全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区、引领区,未来将形成4000万吨产能,占到全省钢铁产能的一半。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指出,要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以生态化的理念打造钢铁生态化产业集群,构建工业生态链。要强化生态化工艺技术创新,开发生态化产品,引导并协同下游用钢产业消费升级,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生态化发展。

  日照市市长李永红表示,日照市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与院士专家长效合作机制,为各类科技人员来日照施展才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携手谱写“友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为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