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淄博新闻网2024-03-29 15:38:10
累计拥有院士工作站33家,培养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56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90人,省级及以上人才数量占全市50%以上……近年来,淄博高新区通过大气魄集聚人才、全方位培育人才、实举措用好人才、好生态留住人才,点燃创新强引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聚”,目的在“用”。作为全市的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地,淄博高新区如何交出人才强区高分答卷?“既要在环境上、政策上、待遇上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的‘磁力’,又要在机制上、空间上、服务上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淄博高新区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倾心引才
畅通渠道形成“强磁场”
淄博高新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市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拓宽引才荐才渠道,不仅在宏观上把牢人才工作方向、优化顶层设计,还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人才工作专业化社会化进程。2022年8月,成立全市首个人才发展公司,构建政府和市场有序分工、良性互动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2023年,运用“部门+人才科创党建联盟+人才发展公司+引才机构”多主体协同的高层次人才引育模式,与5家第三方机构达成合作,建立面向企业负责人的常态化人才分类推送机制,精准匹配企业创新发展所需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5人,入选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获评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专家12人,位列全省区县前三名。
如何畅通人才与淄博高新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之路?淄博高新区不断拓宽引才视野和渠道,通过打造“天淄雄厚·博揽英才”招才引智特色品牌,聘任6名高层次人才为首批“淄博高新区招才大使”,常态化开展云聘季、大学生工作团、名校直通车等品牌活动,设置人才节、“火炬杯”青年菁英创业大赛、人才俱乐部等活动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获省综合评价第一名。
悉心育才
强化载体搭建“大舞台”
“是淄博高新区提供的相关政策,给予我创业路上更多动力和扶持。”山东超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通说,2021年,他携带压电MEMS传感器项目参加了淄博高新区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一等奖30万元的扶持奖励,公司也随之落户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目前,公司相关产品已应用于黄河大桥等8座长跨度大桥的健康监测。
才以业聚,业以才兴。近年来,淄博高新区不断完善国家省市区四级人才梯次化培育机制,搭建育才“大舞台”,实施区级“火炬系列”人才工程,加强对本土人才的激励培养,深挖高层次人才“蓄水池”,助力35名本土人才“破土而出”。
围绕高效“育才”,淄博高新区不断优化提升创新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淄博科学城,以“大孵化”格局拓展创新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拥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3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投资3.6亿元建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MEMS、电子综合信息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4家,院士工作站33家,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国家高新区MEMS研究院等14家研究院,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用才留才
创新机制打造“新生态”
人才工作既要有引才、育才的“前招”,更要有用才、留才的“后招”。淄博高新区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我有幸作为与国检集团淄博公司技术合作的高校老师,参与到‘科技副总’的选聘活动中,角色转换让我在思想上从一个单纯的技术推广者,转变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科技开拓者。”吉林大学教授李芳菲表示。淄博高新区充分用好用活与高校人才共享机制,在提升技术“原创力”和成果“转化力”上,紧密联系高校、科研院所,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淄博高新区推动政策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强化以人才政策升级引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最优加一点”政策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市级“人才金政”的基础上,健全区级人才政策体系,连续出台4个综合性人才政策、2个专项人才政策,在全省率先发布“青年人才十条”“人才生态七条”,实施“人才金种子计划”“来淄体验券”等超常规举措,首创淄博市内区级“优才卡”,向区内紧缺人才及优秀存量人才发放“高新优才卡”,开发“人才码”,切实以政策活力提升引才聚才“虹吸效应”。截至目前,“人才智库”已入库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入库人才项目221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