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威海新闻网2022-02-16 16:31:46
一城之实力,在乎经济之繁荣。经济之繁荣,在乎产业之雄厚。
五年,足以让一座城市面目一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威海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加速膨胀,一批骨干企业成长为业界翘楚,“蓝色动能”实现新跨越,现代服务业从“重点突破”走向“全域精彩”……
每一步跨越,都蕴含着科学决策的真知灼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五年来,威海紧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放松,一二三产联动发力,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迈上新的台阶。
向先进制造业发展思路清晰
2021年,威海又一次荣获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称号。
壮大实体经济,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而制造业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时用劲的百米冲刺,它更像是一场拉力赛,考验着城市决策者的抉择和耐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我市审时度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聚焦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加快推动全市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稳中求进、转型发展的战略航向,也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
向先进出发,《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的思路一以贯之——威海从顶层设计入手,擂响了向先进出发的战鼓。
鼓点激越,步履铿锵。拿出“拆解八千个零部件”的精神,惠普、马夸特、博格、联想等业界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威海并建成投产,带动几十家、上百家供应链企业接踵而至,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最大增量”。
统筹实施涵盖100家入库企业和100家后备库企业的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涵盖200家高成长型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涵盖700家升规纳统企业的“小升规”企业培育行动,实现本地企业的“存量膨胀”。
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过程中,威海逐渐构建起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威海制造”百花齐放,呈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
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380家,超10亿元企业达31家;
传统企业加快转型,五年来累计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000多个,400多个市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成投产;
技术水平显著增强,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11家,拥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276家,“四新”经济增加值比重走在全省前列;
数字转型渐行渐稳,开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达到60家,全市“上云”企业突破3000家;
……
2021年底,全市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21.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分别达到8.3%和68.2%。聚焦“先进”,顶层设计的谋划已经转化成为“威海制造”的成果,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
向深蓝海洋经济奔腾澎湃
海洋是威海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优势所在,正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关注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这五年,威海将海洋强市建设作为重大战略,连续出台两轮《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校准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从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的“五个导向”到产业突破、科技领航、生态提升、开放联动、安全固本“五大行动”,在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技术手段、人才引进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向着“深蓝”长风破浪、扬帆远行。
深蓝,是海洋创新驱动力的跃迁升级。
2021年9月,在来自国家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见证下,全国首个“省部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落户威海。
从“浅海综合试验场”到“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五年里,威海作出加快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的部署,统筹全域资源,为全市海洋经济打造“创新摇篮”。
落地以来,国际海洋科技城已吸引15个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落户,与60多个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累计落地、签约33个重点项目;全市拥有涉海科技平台297家,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263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深蓝,是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
在荣成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鱼头、鱼骨中提取出的鱼蛋白粉剂已走下生产线。以往无人问津的“下脚料”,转身便成为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
将海洋渔业这一传统产业升级成为优势产业,五年来,全市实施海洋种业“倍增计划”、海水养殖“深蓝行动”、远洋渔业“百亿工程”,高标准推进“2+5+N”现代水产种业发展体系建设,推进养殖活动由近浅海走向深远海。
不仅仅是传统渔业,整个蓝色产业链条都在进行着一场转型升级——将海洋产业与制造业两大产业间的链条相互延伸,跨界融合,五年来,威海加快发展船舶和涉渔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海上风电、海洋新材料等产业,立足“大海洋”视野,抢占产业链条中高端。
2021年底,全市涉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24家。总量快速提升、结构全面优化、动力明显增强、质量加速提高,作为全国唯一获得海洋领域五个国家级试点的城市,威海向海图强,全速启航。
向高端现代服务业聚势而强
如果说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那么,服务业则是城市经济脱颖而出的发展新引擎。
对威海而言,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产出价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既符合城市的发展定位,也契合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意义。
2017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突破发展服务业”的安排部署。五年来,威海把突破发展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重点,蹚出一条发展之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47.8%提高到2021年的50.8%,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面对市场变化和疫情冲击,威海服务业发展靠什么?靠的是对于优势资源的准确判断和深入挖掘。
2021年5月,威海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全市90%以上的核心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以一幅全域“山水画”,串起一条全域消费链。
除了看海,来威海还能干什么?威海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到旅游产业上,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并将“扩内需促消费”作为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持续做好全域旅游的大文章。
放眼全市,五年来,属相街、韩乐坊、欧乐坊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完成改造提升,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连续举办,夜经济、自驾游、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旅游+”带动威海服务业加快回暖,释放出更充沛的发展活力。
主动融入“双循环”大局,五年来,威海坚持消费与物流“双轮驱动”,在对内挖掘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大潮,打造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
事实,是发展最直观的注解。五年过后再看威海,山东港口威海港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4条,每月航班超过200班次;威海综合保税区一站式满足跨境电商各种业务需求,实现跨境电商产业链全覆盖。
消费活力有效释放,物流载体加快建设,链条搭建逐步完善,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力,正带动全市经济乘势而上,聚势而强。(Hi威海客户端记者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