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泰安日报2025-04-08 10:20:23
在东原广袤大地上,设施农业正以蓬勃之姿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阳光透过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洒在嫩绿的蔬菜、瓜果上,折射出希望的光芒。
近年来,东平县聚焦设施农业,从政策扶持到技术革新,从产业布局到品牌打造,一系列举措如同精心编织的丝线,将散落各处的设施农业项目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熠熠生辉的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环形管道栽培、时空隧道基质栽培、空中廊架栽培、传统滚筒式栽培、三角形雾培……走进东平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智慧农业科普馆,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生菜、乌塌菜、油菜等青翠饱满、长势喜人。
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温控棚,实现了种植的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全覆盖。玻璃温控棚内仅有4名工作人员,除了收菜种菜,平时他们只需要借助电脑或手机,就能随时掌握棚内的“一举一动”。
智慧农业科普馆不远处是装配式育苗温室,温室内一盘盘甜瓜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示范园运营部员工何明杰一边查看甜瓜苗的长势,一边告诉记者,育苗温室于2024年12月投入使用,根据订单要求进行育苗,已经售出一批水果黄瓜苗,目前在育的有甜瓜苗和芹菜苗等。
示范园运营部部长王龙介绍,示范园设立了设施农业、生态渔业、果园种植3个示范区,是按照“园区+景区+研学基地”的理念,打造以精品农业展示为核心、以农林渔示范引领为目的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可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们园区内还有16座装配式日光温室,按照品种优选、精品种植、示范引领的发展定位,聚力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方向,可提供育、种、管、采、销全链条服务,引领带动全县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营、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我们的育苗玻璃温室,通过精确控制环境因素,可以显著提高育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品质,还能实现周年生产,满足市场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降低本地农民购苗成本。”王龙说。
东平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6.3万余公顷。2022年以来,东平县因地制宜实施“30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坚持集中连片示范引领,分步推进,1.3万余公顷大棚拔地而起,6大类20余个品种遍地开花,“春瓜秋菜”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种管技术愈发成熟,种植品种更加优良。梯门镇、东平街道、接山镇、大羊镇、彭集街道、沙河站镇等地大棚连片而起,4000余名群众返乡务工,亩均年纯收益2.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年增收过万元,设施农业真正成为引领东平富民强村的最强动力。
大棚盖起来,果蔬产量增加,如何售卖出去呢?为进一步巩固设施农业发展成果,东平县聚焦种产供销全链条全环节,投资2.7亿元建设了东平蔬菜交易市场,市场于2024年5月13日开园,共建设蔬菜交易区8个。
来自滕州市的商户孔尧尧于2024年12月中旬入驻交易市场,主要收购甘蓝、土豆、胡萝卜、大葱等。吸引他到东平搞蔬菜批发的最大原因是东平设施农业发展快,果蔬种类丰富,以及交易市场设施完善。
“以前,种植户卖菜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有了交易市场,就不用愁了。市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60多家,每一户的主打蔬菜都不同,他们平时会到田间地头看咱老百姓种的菜,价格质量谈妥后,会集中收到市场,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目前,整个市场蔬菜日交易量在400吨左右。”山东东平湖蔬菜批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冠说。
“目前东平县建成育苗基地7处,年育苗量突破1.1亿株。蔬菜交易市场2024年全年完成交易量6.8万吨,交易额突破1.5亿元。”东平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亮介绍,东平县设施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产到规模、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育苗、管护、销售有效衔接,产前、产中、产后串珠成链。
东平素有“江北水乡”的美誉,东平湖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发展水产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和生态渔业,坚持两条腿齐步走,利用优势资源多举措齐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渔业同样实现了“粗放式”养殖向生态智慧渔业的转变。
在东平县生态渔业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厂房内摆放着一排排圈养桶,依稀可见鲫鱼在水中游弋。这稳定且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还保障了养殖产品的品质与食用安全。
产业园一期主要建设了两座厂房,面积共5700平方米,引进了罗非鱼和罗氏沼虾2家养殖企业。其中,罗非鱼养殖厂房面积3500平方米,安装了2个直径15米、4个直径12米、6个直径10米的圆形桶;罗氏沼虾养殖厂房面积2200平方米,安装了28个直径6米的圆形桶。养殖企业出于对用电成本、养殖茬口、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考虑,决定第一批主要养殖中科5号鲫鱼。
“中科5号鲫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鱼刺少、销路好,今年4月就能收获上市,预计2个厂房的纯利润能达150万元。4月以后压茬养殖罗非鱼和罗氏沼虾,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旧县乡水产站站长万庆丰介绍,养殖厂房主要采取循环水养殖模式,圈养桶底部有鱼马桶,用来收集鱼的粪便,收集的粪便会顺着管道排到外塘,用于水生作物种植,这就形成了一种循环生态。
记者了解到,工厂化圈养桶养鱼属于高密度养殖,旧县乡正在探索培养更多本地养殖户参与工厂化养殖,把退渔还湖的老渔民变成高密度养殖的技术专家,对外输出技术经验。“产业园二期项目计划再建设4个厂房,3月动工,10月完工。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园区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旧县乡生态渔业专班成员李旭说。
借助优越的水体资源和渔业传统,东平县大力实施生态渔业“30万亩”工程,有效统筹大水面和湖外池塘,构建起“一湖一洼三片区”发展格局。稻虾套养、藕虾混养、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多收,亩均年收益超1万元。生态渔业从有到优涅槃重生,撑起了千家万户的致富梦。
从田间到市场,从设施到产业,一条条串珠成链的产业纽带,一头连着广袤田野,承载着农民的辛勤与希望,一头连着市场需求,释放着产业发展的无限活力。东平县以设施农业为笔,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蓬勃发展的崭新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阔步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