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青岛日报2023-11-15 09:11:13
全力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做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是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青岛,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
11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青岛市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青岛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全力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在推进沿黄产业合作、文化交流中体现青岛担当,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集约节约用水方面作出青岛表率。”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表示。
把“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家门口”
不久前,两列满载长荣集装箱的新能源汽车海铁联运班列,分别从西安国际港站、郑州圃田中心站发出,驶向青岛港,抵港后货物将转海运销往欧洲地区。这是比亚迪集团西安工厂新能源汽车在青岛口岸的首次发运,也是上汽集团首次通过跨省海铁联运方式发运新能源汽车。
得益于区位、航线、腹地等港口优势以及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等经济优势,青岛已成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作为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青岛港可谓是黄河流域进出口企业的首选。数据显示,河南、陕西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
全力打造沿黄陆海大通道,青岛牵头组建黄河流域陆海联动发展联盟、物流枢纽发展联盟,以海铁联运及内陆港建设为抓手,把“出海口”搬到了内陆城市“家门口”。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港内陆港拓展到39个,其中沿黄流域34个。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4条,前三季度达到16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3%,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山东港口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
加密青岛与沿黄省(区)的陆上联系,潍烟高铁、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董家口至瓦日(兖石)铁路联络线、明董高速、沈海高速等多条外联道路陆续建设。
创新探索持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青岛海关与青岛市纪委机关、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签订“关港地”常态化协同合作工作机制备忘录,确定并实施10余项合作事项,跨领域开展协同监督,推动破解影响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难点痛点堵点。今年8月,“关地港铁企”五方联合发布沿黄陆海“共商、共建、共享”协作机制青岛宣言。青岛海关还牵头沿黄海关设立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办公室,深化黄河流域“11+1”海关关际一体协同机制,联合开展“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创新,实现24小时随时办理船舶进出境海关手续。
以高水平开放平台担当沿黄门户
高水平开放平台叠加,为青岛担当沿黄流域开放门户提供了多重支撑。
上合示范区相继驶出了首班JSQ奇瑞汽车出口专列、“中俄快线”专列、“冷链快通”专列等,为打通沿黄通道创新物流运输模式提供更多可能。据发布会介绍,自上合示范区成立以来,中欧班列便成为拓展沿黄乃至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抓手,截至10月,示范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775列,同比增长25%,占全省开行量的37.33%,常态化开行的31条国际国内班列,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发挥陆海联动优势,上合示范区圆满完成吉尔吉斯斯坦、韩国等积压过境货物发运任务,1-10月,“日韩陆海快线”开行239列,“上合快线”开行531列,构建起“RCEP-青岛-上合”的沿黄陆海大通道。
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物流枢纽布局接连迎来重大进展。上合国际枢纽港获联合国批准国际代码“CNJZH”,真正拥有了参与国际贸易的身份证;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关运行。上合国际枢纽港背靠青岛国家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叠加物流枢纽功能优势,搭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依托开放平台做强服务贸易高地,上合示范区经贸综服平台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个国际专区,为沿黄企业参与上合经贸合作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区域协同联动新格局。
青岛自贸片区则发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与沿黄区域协同联动创新。围绕搭建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青岛自贸片区推出服务黄河流域经济“端到端”全程物流新模式,有效降低内陆货主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提高车主运输效益约20%。探索实施“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新模式,推动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延伸,企业在属地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铁路直达青岛港装船离境出口到全球各地,每票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3小时。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
站在高水平开放的前沿,青岛自贸片区首创“云端自贸”跨域协作新模式,与沿黄省(区)33个功能区签约行政审批一体化服务合作机制,实现480项事项跨域通办;与黄河流域经济功能区签订7个产业合作项目,涵盖大宗贸易、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等领域,助力区域产业互联;首创关地共建RCEP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成立全国首个RCEP成员国企业税收服务中心,开发上线“RCEP鲁贸通”平台,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纳税缴费、关税查询等14项创新服务,海关窗口为16.5万批申办RCEP原产地证书的出口货物审查确定原产地,出口享惠货值超过400亿元,受理出口退(免)税总额达到29.7亿元。
青岛自贸片区还承办了黄河流域“园区、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合作交流”“贸易大通道合作交流”等活动,通过协同共建实现与黄河流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发挥产业优势强化沿黄交流合作
总规模达到2.3万平方米,展出产品1.22万余种,实现经贸配对4.82亿元;其中来自沿黄流域九省(区)企业305家,占比67%——这组数字来自2023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今年9月,博览会在西海岸新区举办,为黄河流域产业交流合作搭建了创新平台。
青岛是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较好的龙头城市之一。沿着黄河而上,分享青岛产业发展成果。这样的协作,这样的碰撞,在青岛的多个产业领域正在发生。
围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推进企业、院所参与沿黄流域技术合作。青岛与济南高校合作攻关“国芯万屏”科技示范工程,吸收西北工业大学参与海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有关项目;与西安联手策划先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会,在先进产业发展、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把青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探索成果赋能流域城市。今年3月,“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在青岛启动,卡奥斯与沿黄九城多家企业签约,将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沿黄数字经济大生态。
推广农业合作新模式。以凯盛浩丰为代表的农业智慧园区“莱西模式”推广至全国17个省,在沿黄流域建成7个总面积达51.7万平方米的智慧玻璃温室。依托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青岛推动在省内及新疆、内蒙古等地累计建立耐盐碱水稻示范种植基地15个,推广总面积6万余亩。
推动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文旅部和沿黄九省(区)在青岛启动“沿着黄河遇见海”全球推广活动,青岛赴榆林、西安举办城市文旅推介会;征集黄河流域沿线城市演艺项目,并在上合交流合作中展示推介;精心打造“从黄河走来的文化”“沿着黄河来旅行”“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等沿黄文化品牌。
青岛与沿黄流域的科教文卫交流也正在变得日益频繁。青岛成功举办第七届半岛国际妇女儿童医学论坛,推动成立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体育发展联盟,举办黄河流域暨胶东五市数字体育运动会、山东·沿黄九市高尔夫球青岛公开赛等体育赛事。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一方安澜
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题中之义。
青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根治8项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问题。开展美丽青岛大气专项行动,2021-2022年采暖季全市首次实现重污染天数归零,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支持项目。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2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3天,占全年的88.5%。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处理,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两个清零”,2022年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面积达到99%。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试点。
作为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青岛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印发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双碳”任务落实,组织145家“两高”企业开展能效水平改造提升,加强项目管理。青岛实施能源绿色转型,严格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关停低效燃煤机组9家18台,有序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三改联动”,启动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2022年,完成省下达碳排放强度下降4.48%的目标;能耗强度比2020年下降5.3%,超额完成省下达4.9%的目标,单位能耗产出效益水平居全省首位。
创新探索绿色制造体系,青岛有序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绿色制造示范培育机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绿色设计产品192款、绿色工业园区1家。
积极建设节水典范城市,青岛强化水资源总量强度双控,印发实施《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制定下达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全市900余家取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体系,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杜绝超定额(计划)用水。青岛还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9.15亿元支持官路水库建设,争取国家专项债21.9亿元支持新河水厂二期等28个项目建设。目前,在青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全覆盖,达标率100%。
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青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正在加快推进。据介绍,青岛出台《青岛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奖补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成立国内第一个海水淡化设计研究院,落地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海水淡化日产能达32.4万立方米。目前,青岛共有9个项目列入“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再生水利用项目,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51.5%。青岛还将非常规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将提标后再生水资源用于李村河、海泊河等城区河道补水,保证河道生态流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