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微山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 微山县人民政府2024-12-27 10:51:52

微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微山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

微政字〔2024〕5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微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直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微山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微山县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微山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


为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更大力度扶持镇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县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强势崛起,根据《济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打造产业强县,建设大美微山”目标,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提升我县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力推动镇域特色经济错位发展崭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县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财政实力均有较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平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维度更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县域经济整体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强力推动镇域特色经济错位发展

1.实施镇域经济发展壮大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经济强镇”“文旅名镇”“康养小镇”。依托欢城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优势,打造全国闻名的省级县域次中心镇;依托韩庄镇稀土工业园、开发区稀土产业园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稀土资源加工基地;依托鲁桥镇、高楼乡、欢城镇、留庄镇、夏镇街道、昭阳街道水蛭养殖、蟾蜍养殖等农湖水产资源优势,打造集种养殖、科研、生产、销售、医疗为一体的全国水生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加工基地。依托南阳古镇4A级景区、微山湖旅游区5A级景区及微山湖湿地公园“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称的优势,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旅康养产业,培育壮大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集群,聚力打造环微山湖地区最佳康养会客厅;依托韩庄镇、傅村街道、留庄镇、两城镇、鲁桥镇、西平镇“一港五区”港航优势,打造“江海河联动、公铁水并进、物贸港一体、港产城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体。推动镇域经济整体水平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力争更多乡镇成为全省“百强镇”。〔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牵头〕

(二)实施产业提质增速强县行动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中医药、稀土、现代农渔、现代港航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梳理筛选规模效益明显、具有县域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摸清集群内重点企业发展情况,靠上服务、精准指导。力争到2025年底,形成1—2个产值百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改革局牵头)

3.推动传统产业提速升级。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滚动实施50项单体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推动50家企业转型升级。配合市级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培育活动,持续推动一批优化价值高的工业企业设备、流程上云,加快推动企业开展DCMM贯标评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到65%。(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4.加速产业链融链固链。九大产业链“链长”全方位参与产业链政策制定、项目招引、要素配置等;明确项目实施和招引的重点,每条产业链落地项目5个以上。常态化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推动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平台机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牵头)

5.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配合省、市修订完善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目录。深化新一轮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支持打造园区“飞地”经济,依法依规落实税收分享政策。持续优化南部韩庄机械产业园、北部马坡工业园基础设施,发挥园区主战场作用,打造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微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局、韩庄镇、马坡镇牵头)

6.推动服务业实现新跃升。围绕港航物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三大产业,依法依规推进韩庄南港、金凤凰精品酒店、微山湖老年疗养中心三期等项目建设,实现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落实《山东省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挥微山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作用,进一步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牵头,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

7.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级开展“工赋济宁”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到2025年,新开通5G基站达到830个以上。依法依规加快推动山东立诚创SMT贴片及智能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昊昌微电子半导体芯片测试项目等数字产业项目投产。加快推动充电站、充电桩布局,到2025年,全县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0万千瓦以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局牵头)

8.加强文旅产业发展。配合市级建设高水平“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城市展示体验中心,推进手造“七进”工作。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仁贤文化、梁祝文化、渔家文化等文化内涵,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实施景区焕新工程,一景区一方案提升,推动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持续突破全域旅游。(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传承工作专班、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

(三)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强县行动

9.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等3家以上。推进“科创+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支持开展创新合作,促进创新主体共享共用专家人才、创新平台、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中试环境等创新资源。(县科技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牵头)

10.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群体,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对符合金融支持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依法依规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推动高质量银企融资对接。构建“政银担投”项目支持机制,通过“投补贷联动”方式支持科技项目10项以上。(县科技局、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牵头)

11.着力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升级的创新需求,布局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1家以上。鼓励中医药企业加强科研硬支撑,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县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局牵头)

1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加快省市县协同,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大市场,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依托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技术经纪人2—3人。积极学习借鉴金乡“科创飞地”模式,争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培育市级专利转化项目,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力争2025年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与高校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

13.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落实济宁市人才集聚相关政策,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化“全球揭榜”“科技副总”“配额制”引才模式。举办“名校合作直通车”“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每年新创建省级以上人才平台4家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县委组织部、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

(四)实施绿色生态筑基强县行动

14.加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微山县近零碳城市示范区建设,推进实施微山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实施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碳金融重点项目库。(微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牵头)

15.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落实。借鉴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祥县、汶上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申报经验,指导谋划EOD新项目申报。配合市级落实济宁市水权水市场及水权交易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县水务局牵头)

16.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强南四湖重点区域和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配合)

(五)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强县行动

17.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突破性区域性新品种(系)选育。实施“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开展高产示范创建,到2025年,每个涉农乡镇至少建设1处“百亩攻关田”,全县高产示范创建面积达到2.5万亩。到2025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8%。发展藕虾综合种养、虾蟹混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生态渔业养殖。积极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牵头)

18.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服务。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办企业。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建设和提升县级社会化服务中心。重点建设和提升县级社会化服务中心。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牵头)

19.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推动提高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打造1个以上“爆品”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企业提振行动,争创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到2025年,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县农业农村局、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县商务局牵头)

20.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借鉴汶上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探索实践路径。(县农业农村局牵头)

(六)实施民营经济助力强县行动

21.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宜企同行”行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推进“好品山东”品牌培育。持续开展失信政府机构清理整治。(县发展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

22.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60家以上。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强政策精准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管局牵头)

23.精准招引特色产业。以九大产业链为重点,健全完善全县产业招商项目库。依托稀土、中医药等“链主项目”,瞄准其上下游产业链细分领域、关键环节和配套企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落实重大外资项目要素保障和财政支持政策,提升引进外资水平。(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县财政局牵头)

(七)实施改革蓄势扩容强县行动

24.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做好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编制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统筹调配力度,支持乡镇(街道)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提升基层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委编办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

25.打造外向型发展新高地。深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推进国际合作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培育外贸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对外开放强县。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牵头)

26.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以及“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县域间横向协作、跨省合作。(县发展改革局牵头)

27.强化城镇化载体功能。每年争取并实施5个以上省级城镇化重点项目。提速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配合市级打造“运河之都慧治济宁”新型智慧城市品牌,争取到2025年,我县达到新型智慧城市四星级及以上标准。(县发展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大数据中心牵头)

28.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就业支持体系,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根据生源变化、城镇化进程每年整合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推进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到2025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牵头)

(八)实施要素保障支撑强县行动

29.完善用地管理制度。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转让、出租、抵押制度。支持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探索依法协商收回、协议出让等出清渠道。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全面开展做好准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牵头,县税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

30.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深化县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清晰界定县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完善重大民生政策支出分档分担办法。优化县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性转移支付机制,健全镇域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支持重大战略。合理分配新增政府专项债券,稳步化解存量债务。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实现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相匹配,严控政府违规举债融资。(县财政局牵头)

31.深化金融政策支持。持续深化金融辅导、金融伙伴机制,广泛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等银企对接活动,聚力攻坚企业上市工作。加强重大技术成果与各类金融资本对接,用足用好专精特新、科创专项引导额度,努力提升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落实多层次资本市场奖补政策,支持普惠金融领域持续优化发展。深化信用信息应用,大力推进“信易贷”工作。(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微山金融监管支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配合)

32.优化环境容量配置。落实能耗总量弹性管理,支持可再生能源优先在发生地使用,形成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依规不纳入当地能耗双控考核。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和省能耗收储指标,支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排污单位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新上治污设施、优化提升生产工艺和治污环节等,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优先用于本单位新建项目。(县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牵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县级统筹协调,及时研究重大事项,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理念,完善全县共推共建的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和服务,主动配合、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联动推进机制,倒排工作进度,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形成有布置、强调度、重落实、严督查的工作闭环,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三)强化正向激励。把推动县域经济的工作实绩和成效记入干部执行力档案,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激励,在干部提拔使用和职级晋升中优先考虑。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