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东营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来源: 东营日报2024-04-07 11:00:00

近日,全市1至2月份经济数据陆续出炉,继去年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后,再创佳绩。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质效双升的态势愈发明显。

这不禁让人好奇,是什么支撑了东营经济的持续增长?河与海的相拥、黄与蓝的交汇中,又藏有怎样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日前,在利津经济开发区的泛海海工(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车间,工人正在进行游钓艇发动机安装。

(一)

高质量,“高”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一方面,其创造出的新产业,在成熟之前,往往会拥有较高的增长率,进而抵消成熟工业增长率的衰减,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其产生的新技术,还会向成熟工业部门扩散,使其因技术进步而具有新的增长潜力。

着眼于此,东营以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创新资源导入,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平台是重要抓手。东营围绕产业布局,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打造形成了以1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127家省级创新平台为支撑、544家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体系。其中,全国农业领域第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盐碱地国创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正围绕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3大关键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稀土催化研究院、高端石化研究院等8家高能级平台初见成效,成功攻克蜂窝陶瓷材料、催化剂关键材料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培育孵化出山东亿维新材料、山东乾泰等一批高质量科技型企业。

更可喜的是,随着东营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关产业、技术、人才加速汇聚,带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生长。2023年,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幅居全省首位,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增幅均超过100%,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

如此局面下,我市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加速突破,落地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易数链、航天宏图、腾讯云等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壮大,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9%;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不仅“新树扎深根”,也要“老树发新芽”。

东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质,石化、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诺尔生物所产的聚丙烯酰胺和高吸水性树脂、山东华盛橡胶所产的新能源汽车轮胎等品质日益提升,广受市场好评。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回头再看,2022年9月14日,市第七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全市大会——东营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的话语,可谓切中了东营发展的关键。

锚定方向,持续奋斗,东营在2023年度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再进7个位次,排名第62,曾以石油、化工而闻名的东营,正因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加快建设而声名鹊起。

(二)

高质量,“高”在不断擦亮“绿”底色。

春风起、绿意浓,石化管廊、油罐密布的厂区间,多了一些体型不一、姿态各异的鸟儿,或枝头栖息、或展翅翱翔,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增添了勃勃生机。

“高质量发展不只要有高效益,还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涛介绍,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坚持“泄漏就是事故、异味就是污染”理念,积极推进安全环保的体系化治理,全力推动“废气不上天、固废不落地、废水不出厂”。同时,聚力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编制《绿色低碳发展规划》,邀请专家为开发区绿色发展“问诊把脉”,多措并举推进减碳降碳,“十四五”以来,已实施总投资75亿元的133个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35万吨标准煤、降碳98万吨。环境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绿色追求”,恰是东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生动写照。

——聚焦“源头”控碳,加快发展风光储氢等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建设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增量能源消费(扣除原材料用能)已实现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突出“过程”减碳,出台市级绿色工厂认定管理办法、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办法,完善绿色制造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35个。去年年初,金宇轮胎获评工信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是省内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轮胎企业。

——推进“末端”降碳。大力推广降碳技术,全方位提高工业尾废气和余热等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去年,山东东方华龙工贸集团上马了年产8万吨电池新材料项目,变上游项目产生的废气为原料,实现了生产工艺无固废产生的绿色生产。

“我市是工业大市,工业领域占全社会能耗、碳排放的比重相对较高。”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约束日益突出的今天,加快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东营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为牵引,深入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纵深推进环境综合治理,让黄河三角洲更具颜值、更显气质、更有魅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绿”根基。

(三)

高质量,“高”在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实践证明,离开发展谈安全,或离开安全谈发展,都不可持续。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近年来,东营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力提升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要素的深度整合,促进各企业协作共生、互惠共赢,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良性互动。

比如,碳三深加工产业链条,作为龙头企业的万达石化,所生产的丙烯通过管输供给科鲁尔公司26万吨/年丙烯腈项目生产丙烯腈,科鲁尔公司生产的丙烯腈为公司聚丙烯酰胺项目提供原料,副产品氢氰酸为公司MMA项目和阿托伐他汀钙医药中间体项目提供原料,MMA项目又为一路之隔的启恒新材料生产PMMA提供原料,实现“隔墙供应”“隔路供应”,有力提升了链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这里还有一笔经济账。”万达石化集团董事长苟英群介绍,在市场经济中,化学品价格常随市场供需变化而波动,单靠某一产品,很容易出现一损俱损,只有技术足够先进、链条足够完整,才能更好地保持盈利能力,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东营主动融入全国开放大局,加快构建对外、对内和制度型开放互促共进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以开放求合作、求发展,推动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优势互补。去年以来,先后组织48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迪拜轮胎展、阿布扎比石油装备展等100多场境内外展会,相关产业境内外联系日益密切。

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必须守牢安全生产这个底线,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东营以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责任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危险作业管控、安全监管执法等工作,大力推进老旧设备更新,强化智慧化监管,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艰难显勇毅,磨砺得玉成。向前看,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但东营产业基础坚实、企业实力雄厚,广大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加之国家战略垂青,中央和省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东营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起点,再出发,东营,未来可期。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