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4部门单位发布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2025年计划通过该机制推动200个以上延链补链项目签约,预计带动有效投资增长15%。[详细]
2025年计划通过该机制推动200个以上延链补链项目签约,预计带动有效投资增长15%。[详细]
近日,全市登记注册信用监管和促进个私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管理、信用监管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部署相关工作。[详细]
今年2月,德州市发布了《202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其中岔河两岸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部门分工协作,市住建局负责牵头协调,市城投集团提供资金保障及组织实施,德城区则负责征地拆迁工作。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将为岔河两岸片区的城市更新奠定坚实基础。”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颜伟介绍。[详细]
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在全市推行企业登记网格化服务。根据企业类型、属地和业务范围等特点,将全市划分为309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通过“1对1”“1对N”的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详细]
作为全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被赋予“劳动力输送基地”的功能定位。10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技工院校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搭建供需对接合作平台,全力抓好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输送基地建设,越来越多的“王客序”从德州走进了京津冀。[详细]
近日,中国农技协公布第二批全国科技小院名单,共196家入选,我市申报的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和齐河玉米科技小院成功获批。包括临邑玉米科技小院在内,目前我市共有3家国家级科技小院。[详细]
2023年,我市在全省首创重点金融服务企业工作制度(简称“金服制度”),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力度。通过各项措施同向发力,我市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实现839.77亿元,同比多增104.74亿元;各项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增贷款476.39亿元,同比多增76.19亿元。[详细]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集成改革思维抓营商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人才成长全维度、优化服务全流程持续加力,各项惠企举措亮点频现,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国工商联公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德州位列全国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首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详细]
建设天衢新区,打造对接京津冀产业协同先行区、成果转化先行区、服务保障先行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德州的重大使命,也是德州深度融入京津冀的重大机遇。2022年起,天衢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先后落地京津冀项目38个、总投资198亿元,与20个京津冀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建设科创平台14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备案8项。[详细]
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越来越多的“协同红利”惠及广大群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