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贝类苗种繁育经”:年产值9亿元、固碳22万吨,经济生态双赢

来源: 大众日报2023-09-18 19:43:50

位于渤海湾的正海海洋牧场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当前,在牧场10万亩牡蛎养殖区渔民们乘着作业船,分批将载有近江牡蛎苗种的20多万个吊笼捆绑在浮绠上进行吊养,五颜六色的浮球矩阵,每一行都放置有一百个吊笼,近江牡蛎的养殖不仅经济效益可观,带来的生态修复效益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滨州市利用沿海资源禀赋,注重发挥贝类生态养护作用和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通过贝类苗种繁育科研攻关,开展贝类底播养殖等,推动海洋蓝色经济从资源获取型向生态养护型转变。

据滨州正海蓝色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助理杜岩松介绍,每一个扇贝片上,都有四到五个近江牡蛎苗,海区仅牡蛎这一项年产值就在一亿元以上。环境方面牡蛎是一种滤食性的生物,对净化水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牡蛎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碳,形成碳酸钙,也就是外壳,对固碳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的20倍,其中,贝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江牡蛎作为渤海土著大型贝类,曾广泛分布于海河交汇处,近年来,受环境变化和渔业资源开发影响,野生生物量不断萎缩,以至多年时间在我国北方海域未发现野生群体,直至2017年在滨州套尔河流域发现了一处野生近江牡蛎礁。

正海海洋牧场苗种繁育中心实验室研究员赵志博告诉记者:“我们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修缮的工作,于是我们联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及滨州海洋研究院,3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近江牡蛎的育种工作,如今我们中心每年可以培育近江牡蛎苗种近2亿粒。”

据科学研究,一只成年健康近江牡蛎每天可以净水400升,而贝类每千克生物量就可以固碳一千克,这两亿粒近江牡蛎苗种投海养殖后长至成年可实现年净水400亿升,固碳60多吨,每年可创造碳汇价值近50万元。

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述河介绍:“除了近江牡蛎外,我们还实现了三倍体牡蛎、毛蚶、杂色蛤等4种贝类的自主繁育,每年可投放海洋养殖各类贝类苗种300亿粒以上,实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调发展。现在,滨州市海域贝类生物总量达22万吨以上,每年可移除22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经济生态双提升,大大提升了渤海海域的碳汇价值,为生态环境提供了天然碳库。”

如今,滨州市贝类养殖产业每年可实现9亿元的产值,通过底播增殖和吊养贝类,当地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达88.9%,也间接维护了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唯一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岛景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由建区时的45种增加到230种,绘就了渤海海洋渔业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美好蓝图。(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姜斌通讯员吴云峰赵志博报道)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